脑袋蒙蒙 作品

第288章 这么快就开始行动啦(第2页)

若未能全部售出,我会自行保留,毕竟资金充裕。”

他的语气充满自信,因为娄晓娥那边的资金已到账数亿。

李建设说完便走下讲台。

接着陈雪茹走上台,宣布:“商场认购事宜由我全权负责,具体时间为每日上午九点至十一点,下午两点至五点,共计五小时,过时不候。

由于部分商铺已被内部认购,剩余店铺布局即将公布。”

随即工作人员上台展示各楼层效果图及商铺分布信息,旁边还放置了商铺编号,已有百间商铺贴上红纸,表明已被认购。

陈雪茹补充道:“请大家不必着急,可先详细了解情况,每人限购一间,防止恶意抬价。

以缴纳定金的时间为准,两年内可申请退款。”她考虑得很周全,此时正值酒楼空闲时段,此举不仅能吸引客人,还能增加酒楼收入。

众人纷纷围上前仔细查看。

李建设身边也聚拢了不少人想要打探消息。

有商户试探着问:\"李会长,您的商场值得信赖吗?\"

李建设笑着回应:\"绝对靠谱。

我自己占了整整一层负楼,买下就是赚到,一铺可传三代。\"

又有商户\"八八七\"追问:\"李会长,为何要涨价?这才一个月就要涨十元。\"

李建设认真解释:\"这个问题很好。

这叫持有成本,商场修建需要投入资金,而你们两年后才付清八成款项。

前期的两年全由我垫资,即便存银行也有利息。

这次涨价,不过是收回这部分成本罢了。

同样,也不会让前期购买者吃亏。\"

他耐心解答,至于商场能赚多少,已有初步估算,只求收益最大化。

\"李会长,若我现在认购,涨价后能否转手?\"有商户直击关键,嗅到了商机。

\"当然可以。

不仅未交付时可转手,即使产权在你名下,也完全自由交易。

我的建议是尽早入手,早获利。

改革开放后,大家的钱只会更多,商铺是稀缺资源。

照我看,几年内商铺价格必翻数倍,买到就是赚到……\"李建设一番高谈阔论并非虚言,几年后别说商铺,连住宅价格都可能翻几番。

当然,这得看收入增长,毕竟这里可是京城,月工资能买一平米已属难得。

\"那我就认购!\"商户说完便奔向陈雪茹办理手续,只需两成定金,最小铺面仅需千余元。

有了李建设的千万元担保,一旦形势不妙可随时退款。

但若前景乐观,正如李会长所言,几年后价值翻倍,岂不是赚翻?

念头刚起,刚才那位商户果断咬牙认购了一楼的大铺面,紧邻大门,位置极佳。

\"我也要认购一间,稍后汇款。\"

\"我也要一间,五千就行。\"

\"陈老板,这一百平米的铺面怎么回事?\"

\"天啊,老陈,你哪来这么多钱?你不是刚接手家族店铺吗?\"

陈雪茹一时头疼,事情太多,连忙喊道:“慧真,快来帮忙。”

“来了!”

徐慧真立刻赶过去,听说商场旁要建酒店,对店铺已无兴趣,便专注帮忙。

李建设也将会计团队调去支援,这才应付得过来。

处理完一些事务后,他便离开,带着娄晓娥和晓峰游玩,不久有人要回香江,他抽空陪伴也是理所当然。

“爸,放暑假我就回来。”

“好,我已经谈妥隔壁院子的事,你回来时,给你准备间**东屋。”

在四合院规矩里,东厢房是长子居所,象征地位。

晓峰听不明白,但娄晓娥懂。

“谢谢爸,但我还是想跟学文一起住。”

晓峰独子身份,如今多了个弟弟,很是欢喜。

“随儿子的心意。”

这是小事,他也很乐意看到孩子们和睦相处。

晚上回家,过会儿,陈雪茹等人回来。

“建设,猜猜今天卖了几家店铺?”

陈雪茹兴奋不已,这是笔大买卖,且收入颇丰。

“二十间?”

李建设故意说得保守些,生活有时需如此,倾听对方得意之言,才能和谐共处。

“才二十?都快一百了。”

接着陈雪茹报出实数:八十二间,定金瞬间收了几万。

“这样也好,不必急着卖,临近月底再宣传一轮,时间一到,立即提价。

不用担心销路,我还留了一百间铺面,专为赚钱……”

李建设大致提了下,便不再多言。

然而陈雪茹追问:“建设,你留的负一层做什么用?有什么规划?”

“先卖个关子,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李建设摇头,若什么都说了,岂非失了神秘感。

沉思片刻,他又说道:“雪茹,现在手头宽裕,收到的定金你尽量花掉。”

“花掉?”

陈雪茹有些疑惑:“花到哪去呢?”

李建设回答:“当然是继续扩张酒楼,繁华地段都得有我们的分店。

现在我们酒楼里的切菜师傅都是顶级厨师,这太浪费了。

你接着开分店,下一家店让于莉当店长,之后是秦淮茹和于海棠。”

他简单规划了一下,强调新店开业后还需要配齐助手,让资金流动起来。

酒楼是最快的回本方式,每天都有现钱入账。

“哇,这么快就开始行动啦!”

陈雪茹其实已经经营着酒楼和丝绸店,目前收益颇丰。

“以后的钱就没那么值钱了,别担心,我一直留着退路。

即使现在项目全部失败,咱们也能过得很舒适。”

李建设结束谈话,准备用餐。

---

十天后,娄晓娥带着晓峰返回香江,李建设则以双倍价格购得了两侧的四合院。

正在进行部分改造,进度不快,因为不需要太多居住空间,可以设计鱼池、茶室或凉亭等。

三套三进的大院足够住,若更大,不如未来改建成庄园。

不过短期内不会搬离,信远斋还未成立,还需完成姥爷的遗愿。

---

时间飞逝,商场开业一个月,已卖出三百多间商铺,接近上限。

当初八百名商户并非个个具备实力,有些人还在观望,或有其他投资计划。

然而,李建设那边额外卖出三十多间商铺,买家多为四合院和轧钢厂的女工。

“快看,真的涨了,每月每平方米加十块,两年后岂不是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