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我还年轻(第2页)

……

“片爷!”李建设拱拱手,多年不见,又见到这位拉洋片的老朋友了。

“李爷。”片爷也拱手,有些尴尬,当年喝醉酒说漏嘴,提到陈雪茹买大院的事,闹得沸沸扬扬。

“别叫爷了,我还年轻,再等十年叫也不迟。”李建设笑着问,“片爷,钱花光了?”

“花光了!”片爷一脸窘迫,这些年折腾下来,把卖祖屋的钱败光了。

倒卖高粱被查,后来一直亏本,妹妹又老找他要钱,撑不住了。

现在政策开放,他又跑到京城想挣点钱。

“片爷,跟着**混吧,开个典当行,唱大戏、敲鼓、舞狮子的都找来,不用当正式工,有活就干,按天算钱。”李建设投钱给片爷,图的不是赚钱,是名声。

前门大街和大栅栏商业一直兴盛,片爷在这儿人缘广,不是因为别人给面子,而是认识的人多。

但他爱喝酒,喝两杯就爱吹牛,藏不住话。

他虽被称为义薄云天的小宋江,但这绰号听着总让人觉得不太靠谱。

他想成为前门商圈的领军人物,吸引各路商贾加盟,关键时刻也能掌握风向。

“这是好事,我都可以扭秧歌庆祝了。

李建设,只是我现在真的缺资金。”

片爷觉得此事值得尝试,不然怎会让别人闯出名堂?确实需要头脑灵活。

“资金我来筹,店铺我来寻,给你两成股份分红,具体经营我不过问,只负责账目,其他都交给你。”

在李建设看来,这不过是一次小规模投入,却可能带来巨大回报。

片爷喜出望外,忙道:“李爷,全听您的!”

“我去,你以为自己是老蔡?片爷,赶紧去找合作伙伴吧,过段时间我的几家店就要开业了,还有其他业务也该展开谈判。”

“留意一下,谁家新开店面,有任何消息都告诉我。”

“咱们前门街有八百多家商户,不知道能回来多少。”

李建设感慨,不知何时这里才能重现昔日繁华。

“应该有不少吧!”

片爷听到许多消息,大家都想创业,只是资金有限,有些还在犹豫。

李建设沉思片刻,低声道:“片爷,帮我留意下,哪家若有合适的四合院出售,带他们来见我。”

“李爷,你还想买院子?住得过来吗?”

片爷虽听了不少八卦,但从不过问李建设的私事,因他一向低调,不爱交际。

“咳,我儿女多,每人得安排一处四合院,公平分配,免得有人抱怨。”

其实现在投资四合院还嫌早,但像那种三进院落,一套少一套,以后更难找。

四合院稀缺,买了放着也会增值,他并不缺这笔钱,何况还有陈雪茹支持。

明白了,那我帮你留心。”

片爷确实有门路,消息也很灵通。

“行,你先去忙,找到合适的店铺再联系。”

李建设偶尔会思考,若召集昔日的八百商户开会,每人出资一万,凑齐八百万资金做大事,会是怎样一番景象?不过转念一想,还是作罢。

他向来行事坦荡,从不 ** 他人。

“咚咚咚!”

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片爷的庆典队从大栅栏一路敲锣打鼓来到春风饭店门前。

庆祝队伍多达五十人,有的扭秧歌,有的舞狮子……当然也少不了滥竽充数者。

李建设没听到吹竽声有何实际效果,只是按人数付钱,图个热闹喜庆。

今日春风饭店开业,李建设并未邀请太多人,因前来用餐的顾客本就络绎不绝。

店内包括后院及包间共摆了三十张圆桌,未设卡座。

若有散客到访,则安排拼桌,如此布置既可接待零散顾客,也能承办宴席。

“三号桌九位,上茶!”

“七号桌先上五瓶红星二锅头!”

“十六号桌的米花生已备好。”

外边鼓乐未歇,店内已座无虚席,幸好事先做好准备才得以应付自如。

即便如此,后厨依然忙碌非凡。

为了防止开业首日出乱子,傻柱将轧钢厂的厨师团队请来帮忙,当作临时工使用一天。

“九号桌的水煮牛肉,这道菜非你不可。”刘岚送来另一份点菜单,她负责后厨与前厅的协调工作,主要管理传菜员。

“明白,这菜别人做不来。”

傻柱迅速起锅炒了些莴笋和豆芽打底,接着另起油锅,放入豆瓣酱、姜蒜末、花椒,翻炒均匀后加水煮沸,随后转小火下入肉片,低温慢炖,保证肉质滑嫩,避免干柴感。

将菜盛放在盆中素菜之上,再撒上刀口辣椒、蒜末,淋上热油,最后点缀些许葱花,完成!

“水煮牛肉上桌啦!”

传菜员端着菜肴前往前厅,而傻柱已经开始烹制下一盘肝腰合炒。

春风饭店主营川菜,但也有不少不辣菜品,以满足大众需求。

除炒菜外,还有预制菜——提前制作好的烧菜与蒸菜,可直接端上餐桌供客人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