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难啊(第2页)
李建设站在门口愣住了,我去,许大茂是不是被易中海带坏了?
“建设哥。”
唐春燕不知什么时候到了门口。
“春燕,好久不见了。”
李建设平静地说道,多年友谊依旧未变。
“嗯!”唐春燕忽然提议:“建设哥,抽空咱们一起聚聚,把傻柱和东旭两口子也叫上,再去拍张合影吧,就像从前那样。”
她想留些纪念,年轻时拍过,中年却还没有,照片能随时翻看回忆。
“好主意!我也正这么想。”李建设附和道,随即喊道,“碧华,过来一下。”
“建设哥。”陈碧华快步走来,刚才一直在不远处悄悄观察。
“碧华,春燕刚刚提到一起拍照的事,我觉得下午就行,人都到齐了。”李建设也很久没拍照了,想记录下属于自己的时光。
“太好了!”陈碧华兴奋地说。
她有一个小箱子,里面装着旧日照片,其中一张因受潮泛黄,让她懊恼了很久。
邻居们看到他们三人在聊天,倒也没觉得奇怪,这些年关于他们的传闻不少,也不是毫无根据的。
再说,贾东旭和许大茂都没说什么,谁还能多激动呢?
……
“棒梗,怎么不进来?”后院北屋内,关响见棒梗站在门口,便出声招呼。
此刻院子里的孩子们正在玩耍,安静些,不会打扰到院子另一头的大人们。
“关响!”棒梗长高了许多,身体状况也改善不少,之前因为营养不良,回乡一年后天天吃得饱,整个人看起来精神多了,也不像从前那般惹人厌。
只是他的工作实在拿不上台面——扫大街,而关响即将上大学,差距太大,让他不好意思靠近。
“快进来,棒梗,我们是兄弟。”关响模仿父亲的语气,如今他觉得兄弟遍天下。
“谢谢你还记得我,关响。”棒梗笑了,他羡慕关响有如此优秀的父亲,但关响依然把他当作兄弟,他也无法怨恨。
进屋后,棒梗盯着电视,满心向往。
他也想买一台电视,可奶奶没有多余的钱,母亲的钱他又不敢乱碰。
然而父亲依然有些积蓄,瞅准时机悄悄拿一点出来,便能出去吃顿好的,其余的则存起来买电视。
“茄子!”
在前门楼子底下,李建设搂着三位兄弟——傻柱、贾东旭和许大茂合影留念。
接着他又换了一批人,与秦淮茹、秦京茹、陈雪茹拍了照片。
随后是与唐春燕、陈碧华的合照,还有几组双人照,刘岚也赶来凑趣,为1976年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
……
春节刚过,周蓉就回到了北京,因为母亲的病情有所好转,不再需要日夜守护。
李建设自然欢喜,鼓励她安心准备考试,闲暇时可以写诗。
不过他自己还有一些烦心事待解决,于海棠那边不能再拖了。
“李哥哥,这里。”
于海棠裹着呢子大衣,脖子上围着围巾遮住半张脸,春节刚过,天气依旧寒冷。
“来了。”
李建设骑着自行车,之前的吉普车已归还农业部,再等等,买辆私人轿车岂不是更好?
“海棠,让你久等了吧。”
他今天与人约好一起去西单,那里熟人较少,顺便把事情谈清楚。
“没有,才到一会儿。”
于海棠随即坐上后座,两人迅速离开。
过了一会儿,他们来到什刹海先转了转,冬日里这里几乎无人。
沿着湖边走了几步,李建设问道:“海棠,你真的想清楚了吗?”
“嗯!早就决定了。”
于海棠三十一岁了,能坚持到现在实属不易,期间也不乏流言蜚语。
“那就跟我一起生活吧,以后别再想着找别人了,咱们好好过日子。”
李建设并未给出更多承诺,之前已经谈过一次,今天只是给对方最后一次反悔的机会。
“唉!我还想有个孩子呢。”
于海棠性格活泼一些,但骨子里仍很传统,女人没有孩子总归不太妥当。
“行,不过今年不行,等到明年给你生一个。”
李建设心想,这应该就是最后一个了,如果不坚持原则恐怕难以服众。
“唉!”
于海棠转身将男人的手放入衣兜中取暖。
……
一九七九年,那是春天,改革开放开始了!
“建设,有个好消息,丝绸店的承包权拿回来了!”
陈雪茹匆匆从门外回来,今天终于与街道签订了承包合同。
“雪茹,我等这一天等了很久,以后由你来撑起这个家。”
李建设从椅子上站起身,休息数年后,他也准备重新出发了,先富带动后富,转型成为资本家。
陈雪茹能顺利承包丝绸店,离不开他的助力。
街道办的李主任退休后被返聘,仍担任主任一职。
有了这层关系,前门大街与大栅栏的商铺唾手可得。
况且丝绸店本是陈雪茹家祖产,享有优先承包权。
“好啊,我来养家!”
陈雪茹信心满满,她账户里的资金终于能派上用场了。
“嗯,先承包,后续再考虑买下产权,让我看看合同。”
李建设走到桌旁坐下,接过合同仔细阅读。
片刻后,他笑道:“这笔买卖不亏,除了你的丝绸店和我的三间铺面,还有五家店铺、前门大食堂以及三处宅院。”
“建设,我们赚到了呢!我最近看中了大栅栏街口的一栋楼,计划改造成酒楼兼宾馆,你觉得如何?”
陈雪茹一向热衷于生意,如今承包成功,便辞去了居委会的工作,未来还能领取退休金。
“行啊,你想怎么做我都支持,即便亏了也有我在后面撑着。”
李建设接着说道:“雪茹,还有一件事,我早前提过,姥爷临终前把信远斋的所有秘方交给了我。
暂时先放一放,等你这边步入正轨,我想重振信远斋。”
“真的吗?建设,我一直期待这一刻的到来。
以你的能力,前门街道没人能比得上,当初那八百个商户都要听你的指挥。”
陈雪茹喜形于色,眉眼含笑,夫妻齐心,天下无敌,她走在街上都觉得意气风发。
“走吧,去徐慧真那儿,既然你已决定单干,她那边想必也有所动作。”
李建设抬起脚,陈雪茹赶紧弯腰帮他拉好鞋跟,她只懂得服侍自己的男人。
“建设,我是不是还得跟徐慧真比试比试?”
陈雪茹笑得很开心,这次还是她胜了。
“雪茹,眼光要放开些,你们现在是姐妹,还当彼此是对手?我要投资徐慧真。”
李建设早先已投资了韩春明,这几年攒了不少古董放他这儿,还没出手,已赚得盆满钵满。
现在时机成熟,徐慧真也得为他效力,这道理让他倍感压力。
“投资慧真这事,怎么弄?”
陈雪茹不太明白,不是该各自赚钱,再互相比较吗?
“我计划另设一家企业,专门做投资,用公司的名义投入。
雪茹,你的丝绸店,我占五成一;徐慧真那边也一样。
简单说,赚到的分红归公司所有,这笔钱不会转到个人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