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袋蒙蒙 作品

第235章 送了一份文件(第2页)

“赵欣梅,早点回家准备吧,过几天你就得去下乡了。

名单已上报知青办,无法更改……”

赵欣梅恍惚地往家走,经过牛家时听见里面传来的笑声,心中愈发愤懑。

凭什么?这不公平!

仅仅因为牛淑荣的父亲是革委会主任,而自己的父亲正在接受劳动改造,事情就这样被决定了?

赵欣梅坐在自家门槛上,久久沉默。

突然,她想起自己并非毫无依靠,还有叔叔李建设,他是万人厂的革委会主任。

……

李建设开完厂里的会议后直奔广播站,之后嘱咐于海棠去通知秦淮茹下班后自行回家。

他则赶往四合院,那里的一位聋老太太病重。

本来秦淮茹也想一同前往,但因怀孕避开不去。

顺便,他打算去见见村里即将下乡的年轻人,这些人日后或许有机会成为他的助力,也能获得些许小回报。

……

“秦师傅,您忙着呢。”于海棠步伐轻盈地来到二车间。

“于海棠,找谁?”秦淮茹满脸惊讶,不远处梁拉娣投来不善的目光,早听说这姑娘心思诡谲。

“秦师傅,李主任让我来告诉您,他去四合院看望老太太了。”

于海棠注视着秦淮茹,虽年纪渐长,但仍寄希望于生育来维系与李建设的关系,毕竟她还年轻。

“哦,李主任为何特意让你来说这事?”

秦淮茹心中一颤,这么多年过去,他似乎仍未忘怀。

“他在离开前,到广播室送了一份文件。”

于海棠没多说什么便离开了,快下班了,她要去广播室播报消息。

话说关响送来的这一批孩子都被安排在了良乡公社,数量着实不少。

卡车直接开进公社院子,正好赶上饭点,大家就开始用餐,司机师傅也蹭了一顿。

"小清河村的知青到这里集合!"

杨广安吆喝了几声,很快就把人聚齐了,一共十五个孩子,其中只有五个是女生。

这样的男女比例看似不均,实则常见,毕竟家里孩子多时,不是每个女孩都有机会读初中的。

即便是在城里,也有不少不上学或只读小学的女孩。

知青们都对新生活充满期待,在大食堂用餐。

饭菜是大烩菜配棒子面窝头,还有新鲜红薯。

在这个季节,能有白菜萝卜已经不错了,至于细粮,根本见不到。

都来到农村当知青了,还以为会有城市的定量供应呢。

"关响,这条件也太艰苦了吧。"

程建军拿起窝头,顿时傻眼了,后悔不已。

干爹给了他一百块,他自己存了些钱,再加上父亲给的路费,全用来买了一块手表,结果现在花光了。

出发时他没带一粒粮食,才吃了第一顿饭,就觉得自己撑不下去了。

"不算差的,每人两个窝头、一根红薯当作主食。"

关响咬了一口窝头,满口都是儿时父亲的味道。

那时他吃粗粮,父母却悄悄吃细粮,心里很不是滋味。

韩春明也说:"这已经很好了,我听说以前去黄土高原插队的人,吃的可是黑馍馍呢。"

春明家里人口多,长期吃粗粮,偶尔搭配些细粮,窝头对他们来说再平常不过。

这下只有程建军一个人觉得难以下咽,棒子面噎得慌,嗓子也发干,吃多了甚至觉得嗓子都哑了。

由于玉米磨得不够细,颗粒粗糙,要是混合些白面做二和面还行,单吃棒子面,虽然闻着香,实际口感却不佳。

一顿饭下来,这一桌其他知青反应各异,但都接受了窝头,把分到的窝头和红薯吃得干干净净。

程建军担心挨饿,硬着头皮吃完,当场就想给家里写信,不,是想打电话,看看能不能寄些细粮过来。

“都吃好了?外面准备好了牛车,把行李装上,人跟着车走,到了村子里再安排住宿。”

杨广安不用点名,一眼就认出了李关响,那熟悉的身影仿佛带着当年公社领导来访的气息,模样也有几分相像。

“好嘞!”

小清河的十五个知青开始搬运行李,趁机和其他同伴告别。

虽然同属一个公社,但今后想见面可不容易。

接下来,他们得各自到生产队干活,这些孩子中会种地的屈指可数,生活可没那么简单。

有些人连做饭都不会,给粮食也不会煮熟吃。

杨广安将知青分成两组,分别安置在两户农家小院,男女分开。

其中一处就在他家附近,方便照应。

“关响、韩春明、程建军……你们就住这里了。

先说下规矩,前三个月会有专人教你们做饭,之后就得自己动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