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有空常来玩
“李哥哥再见!”
许凤玲挥手告别,眼神中流露出些许不舍。
“凤玲,有空常来院子里玩,哥哥一直都在家呢。”
李建设说完便领着京茹走到班级门口,见到了班主任刘老师,三十多岁的她看起来十分亲切。
“秦京茹,来,坐在第一排这里。”
刘老师热情地帮京茹挑选了最佳座位,这是校长特意交代过的。
此时,已有几位学生坐在教室里,一些家长站在外边走廊上观望。
今天虽名义上是报名,但实际上一年级要模拟上课一天,让孩子们提前熟悉环境。
“刘老师,这是京茹的学费,请您收好。”
李建设将捆扎整齐的钱递给对方,用一根细小的橡皮筋固定着。
“好的!”
刘老师接过钱后心中暗赞这位家长的细心,但当她解开橡皮筋时,脸色突然变了。
“这……这怎么……”
“这是秦京茹的学费,刘老师,五百六十分给我,我这个妹妹没读过幼儿园和学前班,基础薄弱,您得多费心。
成绩不用拔尖,中游水平就行。
下学期还是我来交学费。”
李建设塞了七块五在信封里,比规定多出了近一半,足够支付。
要是阎埠贵收到这份礼,恐怕高兴一个月。
小事上从不小气,他一贯如此,总比空口承诺强。
“嗯。”
刘老师似乎明白校长的暗示,之前也有家长送礼,但从没人像这次这么直白。
教室里还有学生,走廊外也站着其他家长。
她没打开信封,直接收下,但清楚超出了应有数额。
“京茹,好好听课,听老师的话,下午奶奶来接你。”
他下午不来,只是姐夫,不是保姆。
“姐夫再见!”
小京茹挥手告别,对学校充满好奇,桌上放着她的新书包,旁边同桌是个女孩,书包旧且普通。
李建设转身离开,没在走廊停留。
刘老师见暂时没有家长送孩子,低头整理学费,实际上是检查刚才那位帅哥送的钱。
发现多了两块五,手开始发抖,给得太多了。
“秦京茹,刚才那个人是你姐夫?”
“老师好,他是我姐夫。”
小京茹自豪地回答。
“秦京茹,你姐夫是做什么工作的?”
刘老师很感兴趣,只记得对方英俊高大,却没注意衣着。
“我姐夫……”小京茹犹豫片刻,“他是街道干部。”
“很好,街道干部不错。”
刘老师记下,这是班上条件最优渥的家长之一。
一天很快过去,上午课程结束,孩子们排队去食堂打饭。
小京茹看着前面同学递饭盒,等轮到自己时,也跟着递过去,说:“一份白米饭,一份白菜。”
“好嘞!”
食堂的大妈清点完饭盒里的钱,刚好是七分,便揣进口袋。
接着,她给小京茹打了一份白菜和一个白面馒头。
小京茹端着食物回到教室,在座位上慢慢享用。
学校食堂每日仅供应一种菜,每份两分钱,主食则有白面馒头和窝头两种选择。
\"京茹,你的书包是在哪里买的?看起来特别好看。\"同桌拿着自己的窝头回来,笑着问。
他家只给了五分钱作为午餐费。
\"在大栅栏那边,是我姐夫帮我挑的。\"小京茹回答,边吃边聊,周围的同学们渐渐围了过来,其中有人羡慕地说:\"京茹,你居然有两支铅笔,也是你姐夫送的吗?\"
\"没错!我姐夫对我特别好。\"小京茹一边咬着馒头一边说,旁边的女孩们投来艳羡的目光,因为她们手里的都是窝头,这样可以省下两分钱。
班里的男生大多数都能吃到白面馒头,但女生中却只有小京茹一人如此。
这时,刘老师走进教室,她是新来的班主任,刚开学就像个保姆一样忙碌。
刘老师扫视一圈后注意到区别,好奇地问:\"秦京茹,你在家里是不是也常吃白面?\"
如今粮食难买,特别是白面,即使半夜排队也不一定能买到。
\"当然啦,我们家顿顿都有白面吃,有时候还吃大米饭呢,我姐夫家可不用碰玉米面。\"小京茹的话令全班同学惊叹,连刘老师也惊讶不已。
吃完白面馒头后,小京茹从书包里拿出一颗鸡蛋吃,那是早上姐夫给的,这让同学们更加羡慕了。
很快,她就成了班里的焦点人物,大家几乎都记住了这个名字。
……
\"哟,三大爷,今天没去学校啊?\"李建设刚进门准备休息,打算等中午岳母喊吃饭再过去。
\"我不是班主任,不去就不去了,今天算放个假。\"阎埠贵笑得开心,看来又是赚钱的好日子。
\"李建设,要是没事的话,咱们一起去钓鱼吧,顺便叫上贾东旭一起。\"学院里的三个钓鱼爱好者难得凑齐一次,上次一起出去玩的时候,他们**了。
\"叫他?行啊,我的自行车放这儿了,回去取鱼竿。\"
三大爷,带我去吧,顺便练练车。”
上次他在村鱼塘钓过鱼,一提起这事就来了兴致。
“没问题,你三大爷骑三轮不太行,但骑自行车还成。”
阎埠贵接过一辆新自行车,这小子命真不错。
“行!”
李建设赶紧回了后院,看见岳母正在洗衣。
“妈,三大爷约我去钓鱼,中午不回家吃饭了,下午您跟二大妈一块接京茹放学。”
“好,带上外套,别着凉,河边风大。”
秦母洗完手进屋找外套。
李建设本想推辞,可想到凉席确实凉,便答应了。
“妈,您自己在家别委屈,吃得饱些,过几天我再买粮回来。”
“哎,妈知道。”
岳母送他到连廊才回去洗衣,女婿待她真好,比亲闺女还贴心。
“李建设要去钓鱼?”
中院里,贾东旭也在洗衣服,见他拿鱼竿立刻来了兴趣。
“对,还约了三大爷,这月钓鱼最肥。”
“你去吗?一起去吧,交流经验。”
李建设两手各持一根短鱼竿,家里还有三根长的,装备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