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袋蒙蒙 作品

第91章 要有集体观念(第2页)

酒水部分也交给我,我有门路拿到折扣价。

我的生日快到了,大家开心,成本必须降下来。\"

他并非贪财之人,这点小钱看不上,最多拿点零头,这不过是基本操作。

\"李建设,你做事,大家都放心。

明天早上我就安排何大清他们去采购,下午傻柱也会请假回来帮忙做饭,院里的大妈都在,人手充足。\"

阎埠贵换了课程,明天中午就能回院。

\"许大茂那边什么时候把设备带回院里?\"

李建设让小京茹出去玩耍,自己点燃一支烟,不仅没熏到阎埠贵,还显得格外自在。

\"也是明天下午,你二大爷联系过老许了,晚上老许也会到院里,这样就有两个放映员了。\"

阎埠贵明白这是李建设设的局,多了一层保障。

“行啊!老大爷该把烧烤架拿回来啦,你盯着点。”

李建设忽然有种掌控全局、决胜千里的感觉。

他坐在后院,隔着墙,便让中院的活动顺利开展。

“李建设……”

正说着,唐春燕出现在门口。

“三大爷也在呀!”她看到屋里不止一人,便走了进来。

“春燕来得正是时候,我正要说烧烤的事呢。”

李建设招了招手,转而提到另一个话题,他也想搞点烧烤。

“我也是为了这事来的,需要准备些什么食材呢?”

唐春燕决定次日亲自去市场,因为她今晚邀请了娘家人和闺蜜,不想失礼。

“简单,我告诉你,让三大爷记下来,你就按单子买就行。

具体数量你自己定,院里人多,你也顾不上那么多。”

李建设立刻开始列举,他对市场很熟悉,挑出了当下适合烧烤的食材。

“还要买些竹签串肉,副食店就有,多备些羊肉,味道更香。”

“好的,我明天早上去买。”

唐春燕问了一些细节后带着清单离开了。

这时阎埠贵开口:“大茂家的媳妇看起来不错,不争不抢的,嫁来也有一阵子了,怎么还没动静?”

“嗨,三大爷别瞎操心,他们还年轻,可能暂时不急着要孩子。”

李建设原本也计划先享受二人世界,只是时代催人,早点生孩子好。

不过他不清楚许大茂因随波逐流而提前结婚,这一生能否创造孩子的奇迹。

“我只是随便一提,没乱讲。”

阎埠贵早就察觉这小子虽然品行不佳,但在背后极少说闲话,懂得保护自己。

“三大爷,就这么定了,明天各自忙各自的,把我的生日宴办好,办得有意义。”

日子还长着呢,争取让咱们院里的传统节日办得更好。

李建设送走了客人,谈事情时从不喝茶,否则只会越喝越渴。

等阎埠贵离开后,这才早上,早知道就多睡一会儿了。

“京茹!”

“姐夫!”

小京茹在院子里和别的孩子一起玩得很开心。

“姐夫问你,在城里住得习惯吗?”

李建设已经掐灭了烟头,亲自泡了一壶茶。

“住得很好,姐夫,我不愿意回去了。”

小京茹确实不想回去,家里还有个哥哥,她在那边吃不好,也没有新衣服穿。

“不回去就不回去吧,等你爹做完家具,我看看给你找点活干,干脆你在城里读书算了。”

就说刚才那个三大爷,是红星小学的老师,咱们家的春联就是他写的。

至于你嘛,一定要读个高小,学会用钢笔,以后也能帮我写写画画。

李建设说着把小京茹抱了起来,以前他不想这么早要孩子,觉得麻烦,但现在觉得这些孩子还挺省心的。

小一点的有三大妈家的解娣,再大点的像京茹,都不用大人操太多心。

“姐夫,我真的能在这儿上学吗?”

小京茹差点欢呼起来,可惜被抱着,跳不了。

“就在城里待着吧!不然你没有粮票,到时候读书还得天天带饭,不然只能吃食堂发的窝头、黑馍馍之类的东西。”

李建设摇了摇头,他知道农村孩子读书不容易,因为农民根本没有粮票,即便有钱也买不到主食。

有些孩子冬天的时候,家里只能准备一个带盖的搪瓷杯,连铝制饭盒都买不起,只能用票或者晚些时候才有的工业券。

他们用布包好杯子,里面装着午饭去学校,中途就凉了,还得背着一篓子东西去割草挣工分,想想都觉得累。

幸好他穿越到城里了,至少还算个弄潮儿。

“姐夫,我听不懂。”

小京茹确实不太明白,见识也有限。

“以后你就懂了,自己玩吧,姐夫出去走走。”

李建设捧着茶杯离开,家中多了个小京茹,他也不觉得无聊,还省得锁门,进出方便得很。

“姐夫,您还没拿板凳呢。”

小京茹抱着板凳追了出来。

“不用了,我走到哪儿都有座。”

没多久,穿过走廊,他便来到中院。

四月的天气,按现在的温度还算舒爽,中院的公共区域宽敞,下午在这里聊天的邻里不少。

“李建设,你终于出来了,正说着你呢。”

陈大嫂站起来让出凳子,她家就在旁边易中海隔壁,几步路就能回去再拿一把凳子。

“不用了,我和二姐坐一起就行。”

他穿着草鞋走到孙二娘身旁,别人带的是长凳,能坐两人刚好。

“李建设,你还真穿上这种鞋了啊。”

孙二娘感到新奇,现在都什么时代了,新社会了,穿这种简陋的东西已经不流行,不过这小子穿起来倒显得好看。

“真的很好穿,不磨脚!有空帮我再做一双,就当生日礼物?”

大家都说散步要有点意义,草鞋材料是草,成本几乎为零。

“好!下周给您准备好。”

孙二娘没拒绝,反正这是她男人编的。

这时贾张氏有些不悦地说:“李建设,你都办第二场酒席了,我们贾家连一次都没办过。”

“贾张氏,别闹了,你办酒席是为了收钱,李建设是请大家吃喝,哪能一样。”

孙二娘直接反驳,两家是邻居,平时有些小摩擦,互相看不惯。

以前孙二娘很低调,因家里有三个孩子,丈夫又是个闷葫芦,在一个小厂子里工作,收入不高,连院里的酒席都坐不上主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