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祥瑞入京,暗流涌动(第2页)
“不管是什么,能让孙敬明那种老成持重之人,用上‘祥瑞’二字,还如此大张旗鼓地护送,想必……绝非凡品!”
这些真假难辨的流言,为即将抵达京城的“祥瑞”,蒙上了一层愈发神秘、愈发引人遐想的面纱。
……
与此同时,京城,一座幽静的宅院之内。刚刚从清溪县调任回京,在通政司担任从七品“通判”的王姓官员,也听到了这个消息。
当他从自己的心腹口中,听到“南阳府”、“祥瑞”、“青石村张家”这几个关键词时,他手中的茶杯,猛地一晃,滚烫的茶水洒出,他却浑然不觉。
一股深入骨髓的寒意,瞬间笼罩了他的全身。
“张家……又是张家!”他咬牙切齿,眼中充满了怨毒与不甘,“这个阴魂不散的家族!我好不容易才从清溪县那个泥潭里爬出来,他们……他们竟然又以这种方式,追到了京城!”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张家那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
他更知道,能被孙敬明称之为“祥瑞”的东西,绝对拥有致命的吸引力!
他立刻意识到,这对他而言,是一场巨大的危机。
一旦张家再次通过献宝,入了圣上的眼,那他之前在清溪县,所有打压张小山的龌龊行径,都有可能被翻出来,到时候,自己绝对吃不了兜着走!
“不行!绝不能让他们得逞!”
王通判的眼中,闪过一丝狠厉。
他立刻唤来自己的幕僚,压低了声音,阴狠地吩咐道:
“你,立刻去联络我在御史台的几位同乡好友!让他们做好准备!”
“不管那孙敬明献上的是什么东西,都给我盯紧了!”
“若是寻常之物,就弹劾他‘哗众取宠,欺瞒圣听’!”
“若是真有些门道,就从‘来源’上做文章!就说这张家,乃是商贾之家,其心逐利,所献之物,必有妖异之处,恐非吉兆,乃是乱政之源!”
“总之,我们一定要抢在陛-下对那‘祥瑞’产生好感之前,将它,彻底污名化!将其,变成一个烫手的山芋!”
一场针对尚未进京的“祥瑞”的阴谋,已然在暗中,悄然织起。
……
七日后。
南阳府的贡品车队,终于抵达了京城。
知府孙敬明,早已在城外十里长亭,等候多时。
他没有让车队进城,而是将其,直接安置在了京郊一处由他心腹将领掌管的秘密军营之中,进行最严密的看管。
他自己,则带着那份早已写好的奏折,和一份礼单,孤身一人,进了京城。
他没有先去拜会任何旧友同僚,而是直接,前往了宫中最不起眼,却又权势滔天的所在——内侍监。
他以重金,求见了大内总管,李公公。
在密室之中,他没有拿出那三件正品,而是拿出了另一件由张家赶制出来的、略有瑕疵的“阅书宝镜”的次品,作为“见面礼”。
当李公公,这位侍奉了皇帝二十年,同样有些老眼昏花的老太监,透过那镜片,清晰地看清了自己掌心的纹路时。
他的手,猛地一抖。
他再看向孙敬明的眼神,已经变得截然不同。
孙敬明躬身说道:“公公,此物,乃下官治下之民偶然所得。下官不敢私藏,特来请教公公,此等‘祥瑞’,是否……有资格,能入圣上之眼?”
李公公摩挲着手中的“阅书宝镜”,沉默了许久。
他缓缓地点了点头,用一种意味深长的语气说道:“孙大人,你这送的,不是祥瑞。”
“你这送的,是解万岁爷燃眉之急的……及时雨啊。”
“咱家,会替你安排好的。”
“明日早朝,你,只需静候佳音便可。”
得到李公公这句承诺,孙敬明知道,自己此行,最关键的一步,已经稳了。
他走出内侍监,抬头望向那在夕阳下,显得愈发威严的紫禁城。
他知道,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在明日的朝堂之上,轰然引爆。
而他,和那个远在千里之外的张家,已经在这场风暴来临之前,占据了最好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