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栓子柱子,模仿成长(第2页)
“二哥,这个草根闻起来好苦,也能治病吗?”
“二哥,你这个绳套是咋打的?兔子钻进去就跑不掉了吗?”
“二哥,这个木夹子要是夹到手会不会很疼?”
他的问题千奇百怪,有时候让石头都觉得不耐烦。
但更多的时候,石头也会被他那份强烈的好奇心所感染,忍不住显摆似地给他讲解几句。
看着二哥用简单的树枝和藤条就能做出套住鸟雀的陷阱。
柱子也心痒痒起来。
他偷偷藏起了几根父亲做家具剩下的细竹竿和藤条。
跑到牛棚后面没人的地方,学着二哥的样子,笨拙地削着、绑着、挖着。
结果自然是惨不忍睹。
做出来的东西歪歪扭扭,不是把自己的手划破了,就是根本不成样子。
有一次,他还异想天开,想学着父亲在地上画“图纸”。
结果拿着木炭把刚收拾干净的地面画得一塌糊涂,被王氏发现后,少不得挨了一顿训斥。
尽管如此,他那份探索和模仿的热情,却丝毫未减。
张大山对于栓子和柱子这两个儿子的变化,自然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对于栓子的稳重和模仿,他给予了肯定和鼓励。
他会有意识地,交给栓子一些力所能及、需要耐心和细致的活计。
比如,帮忙筛选和分类晾晒的药材。
比如,学习如何更整齐有效地码放柴火。
比如,在修补家具或者农具时,让他在一旁递工具,学习简单的固定和加固方法。
他要让这个老实的孩子知道,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同样是对家庭的贡献。
而对于柱子的“调皮”和“捣蛋”。
张大山并没有像以前那样简单粗暴地呵斥。
他看到了这孩子好奇心背后的那份机灵和动手欲。
他知道,这种天性如果引导得当,将来未必不能有所成就。
他没有直接鼓励柱子去模仿石头的陷阱。
但他开始有意识地,将一些更安全的、需要动手动脑的小任务交给他。
比如,让他去收集特定形状的石块,用来搭建新的灶台或者加固墙角。
比如,让他去辨认几种最常见、最安全的野菜,并尝试着自己采挖。
比如,在他拿着木炭乱画时,不再是训斥,而是拿过木炭,在地上画出几个简单的几何图形,或者几个最基础的汉字,引导他对形状和符号产生兴趣。
他要保护好这孩子的好奇心,同时将他的精力引导到更有益、更安全的方向上来。
就这样,栓子在模仿大哥的稳重中,渐渐变得更加踏实和有条理。
柱子在模仿二哥和父亲的“新奇”中,那份机灵和好奇心得到了更好的引导。
两个半大的小子,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地学习着,成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