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 轮回

    隔日,姚姜呈上奏疏,先谢皇恩,而后请求将各郡县最贫瘠的田亩与农田主人赐予她作为食邑,用以察看良种栽种的情形。

    最后写明要去往皇庄培育明年的良种,还因备办腊祭,每日早早出行,晚间才归,请求每月只来一二次朝会。

    皇帝大喜:“朕的大司农果真心系天下百姓,食邑便按大司农之意办理。大司农在京城,只须每月初一或十五前来朝会。若有急情,可随时入朝。”

    而后,皇帝吩咐卫骏驰:“朕知晓大司农身边的人得仔细挑选,大司农的安危交与你来卫护,你与太子择选忠心的侍卫,将朕的大司农护卫周全。”

    当日朝会结束回到家中,姚姜除去官服,往榻上一躺:“明日不必三更便起身上朝了。”

    卫骏驰也在她身旁躺成大字:“大半夜起身上朝,当真辛苦至极。每月只去一二次朝会,实在轻松,这是托夫人的福了。”

    姚姜:“明日起有劳夫君与我一同去往户部,查看京城内外的田亩册子。有了数目,在皇庄将明年的良种先培育出来。春暖花开时,我们便能离开京城去往靖海城了。”

    她侧过身来,向卫骏驰拱了拱手。

    卫骏驰握住她的手:“家中田庄的良种也要到良种司去取?”

    姚姜微笑:“那倒不必。京城外家中的田亩我已一分为三,一份种高产稻麦与良种菜蔬,剩下的栽种稀罕瓜果香料,畜栏已在修建。最终农庄所得缴纳了赋税后,我们与照管的兵士平分,必定不让他们再穷苦。”

    十月二十八日,再招出阁。

    陈九哥不是京城人氏,他已被派去往外郡衙门做副尉。

    他与再招在京城没有住所,卫骏驰让他在城外卫家的庄园住下,待完婚后带着再招离京上任。

    姚姜让鲁娘子将那处庄园中的一院房舍布置成新房。

    陆老夫人早让人给再招办了文书,去除奴籍,恢复了她的百姓身份,并改名朱文芳。

    朱为再招的本姓,文芳是陆老夫人为她改的名:“你夫君为武官,你不宜再用再招这个名。你通书字,因此我给你改名文芳。”

    出阁那日,朱文芳身着吉服,来给陆老夫人与姚姜磕头。

    她恭恭敬敬地给陆老夫人和姚姜各磕了三个头,红着眼圈说道:“多谢太夫人与夫人的爱护,我虽离开了,但我的心还在此间。太夫人与夫人若有吩咐,只管传信给我,我必定前来。”

    陆老夫人微笑:“你的心意我们都领了。往后,你的心思都要放在你家中。如今的前程是你自己辛苦挣得的,你又得遇良人,好生过日子。”

    姚姜则道:“今日是好日子,你可别掉眼泪,我们都希望你往后平顺幸福。”

    琼叶也赶来送嫁,她搀起朱文芳,又拿来精心缝制的红盖头。

    陈九哥送来的聘礼为十二抬,数目虽不多,但皆是他这些年攒下的,连同这回进京领的赏赐也一并送来了。

    姚姜为朱文芳备办的嫁妆为十二抬,陆老夫人又添了六抬。

    因陈九哥要到外郡赴任,许多物事不便携带,姚姜将聘礼与嫁妆并在一起,挑着他们能带走的细软给他们打成包袱,剩下的都帮他们折变为银子,换成银票交给了朱文芳。

    朱文芳拉着姚姜的手哽咽:“夫人,我,我,”

    姚姜接过琼叶递来的红盖头为朱文芳顶上,轻轻拍了拍她的手:“去吧,你先去,我还要去喝你的喜酒呢。”

    陈九哥身着吉服,与四人抬来的花轿等在侧门外。

    到了新妇出门的吉时,锣鼓喧天,鞭炮齐响,小四背着朱文芳出来,送她坐入轿中。

    回到京城的北疆武官大多都已各奔前程,还未赴外任的不多。

    陈九哥与京城的官员不熟,且他要去外郡赴任,京中官员也不敢与之深交,因此来到卫家庄园内观礼的人不多。

    陆老夫人将识得再招的家中人都派了来,园内也摆下了数桌酒宴,倒也热热闹闹。

    姚姜与卫骏驰一同坐在上座,受了陈九哥与朱文芳的礼。

    宋虎也来了,跟随卫骏驰与陈九哥在前院忙碌。

    新婚夫妇进入喜房后,陈九哥揭了盖头,便被拖出去闹酒。

    朱文芳:“夫人,将来千户与夫人若能来看我们,我必定如从前一般跟在夫人身边服侍。”

    琼叶一笑:“你可是陈家的正房娘子,夫人怎会还要你跟在身边?你将我置于何地?你好生过日子去吧。”

    朱文芳看着琼叶:“你要好好跟在夫人身边,要与我通音讯。”

    琼叶张牙舞爪地笑:“那是自然。我不仅是夫人的随侍,还要做夫人手下的农官。如今夫人可是大司农了,我要一直跟在夫人身边,好生培育栽种,而后仗势欺人!”

    转眼已是十一月中,姚姜对卫骏驰道:“往年祭祀用的是七宝五味粥,今年我添了几样,若是这粥让陛下、皇后娘娘连同祭祀的朝臣都闹肚子,我会受何种处罚?”

    卫骏驰忍不住笑了:“夫人怎会想到这个?”

    姚姜看着手中的册子:“我知晓陛下让我承接腊祭就是要让百官心不服,口上也得服气。”

    卫骏驰:“陛下与太子认了,百官再不服也得认。再者,夫人小看了这些位大人,他们口头对夫人讨伐,领肥田良种却跑得飞快。头两批肥田豆种都是朝中重臣抢到了,没抢到的大人们还翘首以盼呢。良种司都记得清清楚楚。”

    “让陛下与娘娘闹肚子的情形绝不会出现,出现一回,御膳房有一个算一个全都要被重罚。宫中的刑罚极重,宫中诸人也极是小心。呈上的餐食都会有人先品尝过,祭祀用的祭品亦然。这情形下出了意外,罪责也是由御膳房承担,必定是他们没做好,与夫人无关。”

    腊祭将至,卫骏驰抱着女儿对陆老夫人道:“外祖母,此间事了结后,我们去靖海吧。翠兰在靖海,她与谭安情投意合,谭青山夫妇对她很满意,就等着我们去到后过书礼办喜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