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书后的秘密(第2页)

民警们围坐在一起,对保证书的每一个细节进行分析,做出了大胆假设。一种可能是书写之人当时处于仓促状态,随手拿起了附近的纸张书写,而经过调查发现,赵珍珍工作单位用的报销单与书写保证书的纸张无论是材质、规格还是印刷的样式,都一模一样;另一种可能是在单位拿了空白报销单让别人写,或者是同事所写。无论哪种可能,警方决定将赵珍珍生前的工作单位作为排查重点。

警方对赵珍珍所在的企业展开了深入调查。他们调阅了企业内部的员工档案、考勤记录、工作安排等资料,同时对赵珍珍的同事们进行了逐一询问。在调查过程中,警方发现赵珍珍的顶头上司王建华不仅是她生前通话记录中的最后一人,而且两人拥有大量非工作时间的通话记录。这些通话记录的时间分布没有规律,常常在深夜或者节假日,显然超出了正常上下级沟通的范畴。办案民警意识到王建华具有重大嫌疑,秘密提取了他的字迹,再次送往省公安局刑事科学研究所进行笔迹鉴定。

当鉴定结果出来时,专家给出了肯定答案——保证书正是王建华所写。上司给下属写如此深情的保证书,着实可疑。结合之前发现的种种线索,王建华被警方列入重点怀疑对象。警方迅速对王建华展开全面调查,通过交通监控、手机定位等技术手段,掌握了他近期的行动轨迹。侦

查员发现他曾多次驾驶车辆经过案发现场,而且每次路过时总是刻意用遮阳板挡住脸,似乎在刻意隐藏自己的行踪,种种迹象表明,他具有重大作案嫌疑。警方迅速制定抓捕计划,对王建华进行控制。与此同时,刑侦人员对他所驾驶的车辆展开全面勘验。

刑侦人员对车辆的每一个角落都进行了细致的检查,从驾驶座到后座,从后备箱到仪表盘,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留下证据的地方。终于,在车辆后座上,侦查员发现几根弯曲的毛发。经过相关技术部门运用先进的 dnA 检测技术进行检测,确认其中不仅有王建华的,还有赵珍珍的。

王建华被警方控制后,被带到审讯室。审讯室内气氛凝重,灯光昏暗,王建华坐在审讯椅上,眼神闪烁,试图掩饰内心的紧张和恐惧。面对警方的审讯,他起初表现得极为抗拒,只承认杀害赵珍珍,对于其他细节一概不谈,试图用沉默来逃避法律的制裁。然而,警方并没有放弃,他们深知,只有让王建华彻底交代犯罪事实,才能还原案件的真相,给死者一个交代。

审讯人员对王建华展开了耐心的劝导,从法律的威严到人性的良知,从受害者家属的痛苦到他自己的未来,进行了深入的沟通。经过数小时的努力,王建华的心理防线终于开始动摇,他的眼神逐渐变得空洞,身体微微颤抖,最终,心理防线彻底崩塌,向警方讲述了事情的全貌。

原来,王建华与赵珍珍的地下恋情在案发 4 年前便己开始,那一年赵珍珍因工作调动成为他的下属。在日常的工作接触中,两人逐渐产生了超出上下级的感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感情逐渐升温,他们开始背着家人偷偷约会,享受着禁忌之恋带来的刺激和甜蜜。案发一年前,在赵珍珍的强烈要求下,她的前夫无奈签字离婚,赵珍珍满心期待能与王建华组建新家庭,她认为自己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开始新的生活。然而,王建华与自己的妻子关系很好,家庭对他来说是稳固的后盾,事业上的成功也离不开妻子的支持,所以他从未想过离婚娶赵珍珍。

就这样,两人维持着这种地下关系过了好几年。随着时间的流逝,激情逐渐褪去,王建华开始对这段关系心生反感。他意识到自己陷入了一个无法自拔的困境,一边是稳定的家庭,一边是难以割舍的婚外情,内心的挣扎让他疲惫不堪。案发一个多月前的中秋节,在赵珍珍的强烈要求下,王建华答应陪她过节,赵珍珍满心欢喜地期待着这个特殊的日子能与爱人共度。可到了中秋节当天,王建华却爽约了,他最终还是选择回家陪伴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赵珍珍得知后,心中的愤怒和失望达到了顶点,她无法忍受王建华的再次欺骗,于是大闹王建华的办公室,情绪激动地指责他的言而无信。

为安抚赵珍珍,王建华随手写下那份充满深情的保证书,承诺以后多抽时间陪伴她。他当时只是想暂时平息赵珍珍的怒火,并没有真正将这个承诺放在心上。然而,赵珍珍却把这份保证书当成了两人关系的新希望,对王建华的期待也越来越高。

转眼间到了国庆节,赵珍珍再次打电话要求王建华陪她,王建华无奈答应。但他又因无法向妻子交代,再次选择回家陪伴妻子,并关闭手机玩失踪。赵珍珍在苦等无果后,愤怒到了极点。她觉得自己被王建华玩弄于股掌之间,之前的承诺都成了泡影。于是,再次找到王建华,扬言要将两人的地下恋情宣扬出去,让他身败名裂。王建华听到这个威胁后,内心充满了恐惧。他害怕苦心经营的家庭会因此破裂,害怕自己奋斗多年才取得的企业高管职位会付诸东流,害怕周围人的眼光和舆论的压力。在这种极度恐惧和焦虑的情绪下,一个罪恶的念头在他心中滋生。

案发当天,王建华表面上答应赵珍珍的一切要求,还询问她想不想来点刺激,试图哄骗她上车。赵珍珍一心想着与王建华修复关系,没有察觉到危险的临近,欣然答应。当车辆行驶到一处偏僻的、人迹罕至的僻静角落时,王建华突然露出狰狞的面目,将赵珍珍拖出车门。此刻的他,仿佛被恶魔附身,完全失去了理智,心中只有对未来的恐惧和对赵珍珍的怨恨。他掏出事先准备好的刀,对着赵珍珍疯狂地刺去,一刀、两刀、三刀……整整刺了 68 刀,鲜血溅满了他的双手和衣服,赵珍珍就这样倒在血泊中,香消玉殒。

这起发生在甘肃庆阳的情杀案,犹如一场令人毛骨悚然的噩梦,其残忍和曲折程度让人唏嘘不己。在这个看似繁华却又充满诱惑的快餐式爱情时代,人们往往在爱欲的漩涡中迷失自我,被激情和欲望冲昏头脑,忘却道德与责任的

边界。赵珍珍为追求所谓的爱情,抛夫弃子,将家庭的责任抛诸脑后,最终却换来如此悲惨结局,她的行为不仅伤害了身边的亲人,也将自己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王建华在欲望与责任间摇摆不定,既贪恋婚外情的刺激,又不舍得放弃现有的家庭和事业,最终因一己之私,在恐惧和冲动的驱使下,酿成了这起不可挽回的悲剧,亲手毁掉了两个家庭的幸福。

这起案件给我们敲响了沉重的警钟,希望每个人都能在爱情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道德底线,珍惜身边的人,谨慎对待感情。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要明白责任和忠诚的重要性,不要被一时的欲望所左右,结于良人,用真诚和责任去经营感情,莫让类似的悲剧再次上演,让每一段爱情都能在阳光下健康、美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