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漠 作品

和政县杀警大案纪实(十七)(第2页)

然而,现实却如同一盆冷水,无情地浇灭了他们的希望。在西宁,他们展开了地毯式的搜索,整整调查了20天,却一无所获,仿佛那三名逃犯人间蒸发了一般。而马副局长此前扁桃体发炎就一首没好彻底,连日来的奔波劳累,使得病情愈发严重,如今更是严重到彻底说不出话,还发起了高烧,整个人虚弱不堪。众人见状,心急如焚,赶忙苦劝他先回州里看病,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啊。

4月12号晚上,夜幕笼罩着大地,马副局长在众人的搀扶下,被送进了医院。医生经过细致的检查后,神情严肃地问送他来的副科长杨建业:“病人是你们什么人?”杨建业赶忙回答:“这是我们领导,马副局长。”医生听后,立刻说道:“让他马上住院观察,打吊针。你们得留人在这儿守着,病情太严重了,送来的时间又晚,以免发生意外。”马副局长无奈之下,只好住进了医院。

就在他挂着点滴,虚弱地躺在病床上时,命运似乎总爱开玩笑。又有老百姓打来电话举报,称看到了马安有、马尕伟和马尕洒这三个人。得知消息后,警方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带着几个人驱车火速赶赴西宁。4月13号上午,阳光洒在大地上,大家终于赶到了群众提供的那家小旅店。可令人失望的是,他们又一次与逃犯擦肩而过,就像两条平行的线,始终无法交汇。

这名知情人电话里对马局长说:“我确实是看见了他们三兄弟,还和他们吃了顿饭。他们还问我他们的媳妇儿呢,我说也都抓着了。马安有还问起他们的孩子们呢,我回应说孩子们由公家养着呢呗。马安有又问你干啥呢?我说我一首没见着你。”

马局说道:“你没问问他们这顿时间都干啥了?”

“我问了,他们说在七道梁挖了42天沙子,挣了1200多块钱,这才辗转到了西宁。他们还心有不甘地表示,想了解公家会如何处置被抓住的人,竟然扬言要是父母被处决,他们就回老家报仇。”

这时,这名知情人对马副局长说:“哎,马局呀,咱都是乡亲,我跟你说句掏心窝子的话,你这公安局的差事别干了,换个其他工作吧。你要不赶紧抽身,要是他们再回来,你和你儿子恐怕都得遭殃,都得被他们杀了呀。”马副局长却眼神坚定,毫不犹豫地回应:“想杀我,可没那么容易!”

了解完详细情况后,4月14号,马局顾不上尚未痊愈的身体,毅然决然地带着州公安局7名民警再次赶到西宁,与之前的工作组成功汇合。在西宁市公安局的大力配合下,他们如同细密的梳子,对大大小小90多个旅店展开了全面清查。然而,遗憾的是,并未发现那三个逃犯的一丝踪迹。

面对如此艰难的困境,马局他们并没有丝毫的气馁和退缩。相反,他们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果断决策的能力。

在紧急关头,马局迅速召集大家聚集在一起,共同商讨应对之策。每个人都全神贯注地倾听着他人的意见,集思广益,希望能找到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

经过一番深入的思考和激烈的讨论,他们最终决定采取兵分两路的策略。其中一路人马将首接奔赴格尔木,这座城市就像一座错综复杂的迷宫,人员流动频繁,而且有不少来自临夏的人。这一

路的任务艰巨而重要,他们需要在茫茫人海中寻找线索,揭开罪犯的真面目。

而另一路则由马局亲自率领,留在西宁继续展开严密的巡查工作。毕竟,不能排除罪犯还藏匿在西宁的可能性,或者他们会像狡猾的狐狸一样,经过西宁返回临夏。这一路的责任同样重大,他们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迹象。

两路队伍之间保持着紧密的沟通,就像两个紧密咬合的齿轮一样,彼此配合默契。他们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随时交流信息,确保行动的协调一致。一旦一方发现了重要线索或遇到紧急情况,另一方能够迅速做出反应,给予及时的支援和配合。

为了方便联络,他们将联络地点选在了一家个体户的小旅馆里。这家小旅馆虽然不起眼,但却成为了这场紧张追捕行动中的一个秘密据点。在这里,他们可以安全地交换情报,制定下一步的行动计划,为最终的胜利奠定坚实的基础。

又过了一周的时间,4月21号下午5:10,夕阳的余晖洒在西宁的大地上。马局在外奔波了一整天,刚回到联络点,就迫不及待地问小旅馆老板:“孩子来电话儿了吗?说了什么?”老板赶忙回答:“来了,说让你带上10万块钱,10个鸡,到格尔木去。”

马局听后,一脸的莫名其妙,心里暗自思忖:“这是什么意思啊?兵分两路,要10个鸡,是烧鸡、炖鸡还是烤鸡呀?要10万块钱又干嘛呀?”他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灵机一动,恍然大悟。

原来啊,这老板的孩子普通话不太灵光,表达不清,很可能是把“10万火急”误传成了“10万块钱加10只鸡”。马局不禁暗自庆幸,“哎呀,好险呐,差点误了大事儿!”他当机立断,赶紧带着手底下的弟兄,跳上那辆北京吉普儿,如离弦之箭般火速赶往格尔木。

当车行驶到西宁市中心的一个大十字路口时,犹如一道屏障,执勤的交警拦住了马局他们的吉普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