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漠 作品

刑前供词:张得月借尸还魂事件(四)(第2页)

案件审理过程顺利而迅速,很快就结了案。法院根据张得月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依法判处他死刑,并决定于2008年7月21日执行。

随着执行日期的临近,张得月被关押在看守所,等待着命运的最终审判。他的脸上时常流露出一丝绝望和恐惧,但更多的时候,他又表现出一种诡异的平静。原来,张得月当然害怕,但他还有一个“保命武器”,他要留到最后使用。

终于,7月21日这一天来临了。清晨的阳光洒在看守所的墙壁上,却无法驱散这里压抑的氛围。张得月被带出牢房,押上了开往刑场的车辆。一路上,他望着车窗外熟悉又陌生的城市,心中五味杂陈。

到达刑场后,张得月被带到指定位置。周围一片寂静,只有微风吹过的声音。法警们神情严肃,各司其职,准备执行枪决。就在法警即将扣动扳机的临刑前最后一秒,意想不到的事儿发生了……

张得月所谓的“保命武器”就是奸杀杨艳一案,他很快就供出了杀人凶手阿杰,一个 蒙古族青年。

在这起错综复杂的案件背后,还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感情纠葛,而主角便是阿杰和杨艳。阿杰当时正与杨艳处于热恋之中,然而这段看似美好的恋情,却以极其惨烈的方式画上了句号。据推测,他之所以痛下杀手,极有可能是两人之间的感情出现了严重问题,只是具体缘由,尚待进一步查明。

阿杰与杨艳的相识,源于采棉这一季节性工作。每年8月下旬,当广袤的新疆大地被洁白的棉花覆盖,如同铺上了一层厚厚的雪毯时,这里便急需大量的采棉人员。此时,正值甘肃、宁夏、西川等地的农闲时节,许多渴望增加收入的农民,纷纷背上行囊,踏上前往新疆的路途,期望能在这片土地上挣些“外快”。在这支浩浩荡荡的采棉大军中,有80%都是18 - 50岁的女性,杨艳便是其中一员。杨艳母亲口中所说的“出去打工”,指的正是来新疆采棉花。

白天,炽热的阳光无情地烘烤着大地,采棉女工们头戴草帽,弯腰穿梭在棉田间,手指如灵动的蝴蝶,快速地将一朵朵棉花摘下,放入背篓。汗水湿透了她们的衣衫,却丝毫没有减弱她们劳作的热情。到了晚上,劳累了一天的人们便会聚集在篝火旁。熊熊燃烧的篝火,驱散了夜晚的寒意,也为大家带来了欢乐的氛围。人们围坐在一起,一边喝着自酿的米酒,一边放声高歌。与她们一同聚会的,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外乡打工人。就在这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场景中,杨艳和阿杰相遇了。

阿杰虽然和其他人一样,也是为了生计奔波的打工人,但他却有着独特的魅力。他擅长弹奏吉他,那灵动的音符从他的指尖流淌而出,仿佛拥有魔力一般,能轻易地拨动人们的心弦。而且他的歌声宛如夜莺啼鸣,悠扬动听,每每开口,都能吸引众人的目光。而杨艳在采棉女工里,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她面容姣好,身姿婀娜,笑起来如同春日里绽放的花朵,让人如沐春风。这样的两个人走到一起,在外人看来,就像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事情。他们在劳作之余,常常相伴漫步在棉田边,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就在采棉工作即将结束,大家都准备踏上归途的时候,阿杰与杨艳之间不知为何起了激烈的冲突。或许是因为一些琐事的积累,或许是对未来规划的分歧,总之,在那一刻,两人之间的矛盾彻底爆发。冲动之下,阿杰失去了理智,在盛怒中失手杀害了杨艳。惊慌失措的他,为了掩盖罪行,将杨艳的尸体掩埋在了渠底。

整个案情听起来逻辑似乎十分通顺,每一个环节都能自圆其说。但是,众人心中不禁产生疑问:这又关张得月什么事儿呢?原来,杨艳前来采棉,正是受雇于张得月的哥哥张得年。通过这层雇佣关系,张得月才有机会结识了杨艳和阿杰。

据张得月交代,阿杰曾一脸惊恐地

找到他,向他坦白自己失手杀了杨艳,并告知尸体掩埋在了一个废弃的砂石坑里。阿杰满脸焦虑,声音颤抖地说:“张哥,我真的不是故意的,当时我太冲动了……现在出了这事儿,我害怕得要死。而且那个砂石坑的地太硬了,我费了好大劲,根本挖不动,这尸体埋在那儿根本藏不深,我担心迟早会被人发现啊!”

紧接着,阿杰又面露凶光,从腰间掏出一把明晃晃的刀子,抵在张得月的脖子上,恶狠狠地说:“张哥,你得帮我!你要不干,我刚杀过人,也不在乎再多杀一个!大不了同归于尽!”张得月看着眼前疯狂的阿杰,心中充满了恐惧。他深知阿杰刚刚犯下命案,己经丧失了理智,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在极度的恐惧之下,张得月无奈地答应了阿杰的要求,帮他一起移尸、藏尸。

“我一开始是真的拒绝了他的。”张得月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心有余悸地说道,“但他那副疯狂的样子,我实在是害怕啊!他刚杀了人,我觉得他什么都做得出来,我不想就这么不明不白地丢了性命,所以只好答应了他。”这个说辞乍一听,似乎还算说得过去。

于是,基于目前所掌握的信息,警方决定,先将嫌犯阿杰抓捕归案,进行详细审讯,看看他与张得月两方的供词能否相互印证,从而进一步揭开这起案件背后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