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漠 作品

刑前供词:张得月借尸还魂事件(一)(第2页)

这时候,有的民警就开始悄悄地议论开了,一定是狗日的张得月在骗人,马上回去就把这个坏怂押往法场弄死。

就在这略显沉闷、压抑且充满焦虑的氛围如阴霾般笼罩着现场之时,分局痕迹鉴定技术室的主任赵文,迈着沉稳且坚定的步伐走上前来。他目光炯炯,以一种沉稳而又充满力量的声音,犹如给在场的每一个人打了一针强心剂:“各位同志,大家先冷静一下,听我说。根据我们对戈壁滩地理环境以及以往类似案件的研究分析,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想要成功地将尸体掩埋,从常规情况来讲,深度一般是不会超过1.5米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想想,如果埋得再浅一些,戈壁滩上那些活跃的野生动物,比如野狼、狐狸等,它们敏锐的嗅觉很可能就会察觉到地下掩埋的异样,进而将尸体刨出。但要是埋得更深,以一般人的体力和能力而言,凭借一两个人的力量,几乎是不可能完成如此艰巨的挖掘任务的。现在咱们的挖掘深度己经十分接近这个极限数值了,这意味着我们很可能己经离真相不远了,大家再咬咬牙,坚持一下!”与此同时,现场的公检法人员神情严肃,围聚在一起进行了一番深入且审慎的商议后,最终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倘若接下来在继续挖掘的过程中还是毫无所获,便将张得月重新押赴刑场,执行死刑,绝不让法律的威严受到丝毫挑衅。

仿佛是命运那只无形的手在悄然拨弄,就在这气氛紧张到极点,仿佛一根紧绷的弦随时都会断裂的时候,负责挖掘的一位民警,他紧握着铁锹,用尽了最后一丝力气,奋力将铁锹深深地插入土中,随后猛地一撬。“噗”的一声闷响,伴随着一股刺鼻的气味,竟刨出了一片黑泥。这位民警原本疲惫的双眼瞬间瞪大,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与兴奋,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兴奋且急切地大喊起来:“快来看呐!有黑泥!……咦,这到底是什么味儿啊?怎么这么刺鼻!”刹那间,周围的几个民警也都闻到了那股令人作呕、几乎能穿透五脏六腑的腐败臭味。这股味道犹如汹涌的潮水般,毫无挡地扑面而来,熏得他们条件反射般地立刻用手紧紧捂住了鼻子,脸上满是厌恶与不适的神情,仿佛遭受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噩梦侵袭。

主持此次现场勘察工作的,是在刑侦领域经验丰富、威名远扬且一向沉稳干练的刑侦支队支队长李华。见到这突如其来的情况,李华没有丝毫的犹豫与迟疑,他眼神坚定,毫不犹豫地当即便纵身跳进了那弥漫着腐臭气息的挖掘坑中。他一边迅速而熟练地打开随身携带的勘查设备,一边大声且果断地向周围的民警喊道:“这里情况不明,可能存在各种潜在危险,你们先上去,确保自身安全,我来处理。”尽管黑泥中不断涌出的腐臭味如恶魔般肆意弥漫,几乎令人窒息,但李华唯一的防护,仅仅是一块简单地系在脸上的白毛巾。在那狭窄、逼仄且弥漫着令人作呕腐臭气息的坑底,他宛如一位专注于探寻历史真相的考古专家,手持一把小巧却又无比重要的小铲子,动作轻柔却又极为谨慎细致地剥离着那散发着阵阵令人作呕腐臭的黑泥。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着对真相的执着与敬畏,

仿佛他正在揭开的,不仅仅是一层泥土,更是一段被深埋的黑暗历史。

突然,李华的手像是被一股无形且强大的力量瞬间定住了一般,动作戛然而止!他的表情瞬间凝固,原本坚定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震惊,有凝重,还有对真相即将浮出水面的隐隐期待。原来,他摸到了一块坚硬的物体。凭借他多年来在刑侦一线积累的丰富经验,他立刻敏锐且准确地判断出,这次摸到的绝非普通的鹅卵石,而是——白骨!那触感,那质地,都在向他传递着一个残酷的信息。

呈现在众人眼前的,是一具己然白骨化的尸体,那森然的白骨在昏暗且弥漫着腐臭的光线中泛着阴森而冰冷的光泽,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冤屈。然而,令人诧异且引人深思的是,外面套着的毛衣,竟还没有完全腐烂。那件毛衣的边缘向上微微翻卷着,这种奇特而诡异的形态,仿佛在以一种无声却又极具冲击力的方式,诉说着一段悲惨且暴力的过往,似乎表明尸体在被掩埋之前曾遭受过粗暴的拖拽。法医在旁早己严阵以待,见状立刻神情严肃地快步上前,进行细致入微的检查。经过一番专业且严谨的检验,法医面色凝重,语气沉重地指出,死者的舌骨根部骨折,这一关键且确凿的证据足以证明她是遭受强大的外力作用,进而导致窒息死亡,种种迹象表明,这毫无疑问是一起残忍的他杀案件。而根据专业的判断与分析,结合尸体的白骨化程度以及周边环境等诸多因素,最终确定死亡时间大约在两年前,也就是2006年。

就在白骨的旁边,一张身份证静静散落在那里,仿佛是死者在黑暗中留下的最后一丝指引。李华轻轻蹲下身子,动作轻柔得仿佛生怕惊扰到这片寂静的黑暗,小心翼翼地捡起身份证。在看清身份证上的信息后,他的眼神瞬间变得愈发凝重起来,仿佛承载了千斤重担。身份证上赫然写着——“姓名: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