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艰难时期
第二天一早,李墨带上装好的鱼肉和兔肉就出了门。
李连城昨晚几乎一夜没睡好,此时顶着黑眼圈,站在村口等李墨一起出发。
按照李墨的说法, 那处冰湖里面,起码有几百斤鱼。
这灾荒横行的年月,加上天寒地冻,普通人能喝完稠点儿的稀饭都难。
他们家也是因为李墨分了点儿熊肉,才见了几天荤腥。
如今又有这样的好事,不抱紧李墨的大腿,那简直就是彪子。
柳树沟村到梅家窑的距离不远,走了不到半小时就到了公社边最繁华的街上。
李墨招呼李连城到早餐摊位吃饭,李连城推搡这拒绝了好几次,终究是拗不过,两人这才一起坐在摊位上吃大碴粥。
金黄的油条酥脆可口,咬上一口骨头几乎都要跟着酥软了。
李墨大手一挥,让李连城敞开了吃,今天反正是是他请客。
李连城开始还有些扭捏,尝到油条的美味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
一口气吃了十二根,一尺长的双股油条连干十二根,看的李墨眼睛发直。
这饭量属实有点儿夸张了!
“连城哥,你先在这等我一下,我去送点儿东西。”
“等我回来咱再去招人。”李墨招呼了一声,提着东西就往公社那边走。
临走之前还没忘记把账结了,这要是直接走了,李连城哪里出得起这“巨额”的早餐钱。
知道的是李墨有事要先走,不知道的还以为请客跑路呢。
——
梅家窑公社拐子街,就在公社不远处的居民区。
虽然是七八十年代,可梅家窑公社这地界并不是那种极度贫困。
仰仗着煤矿,附近的商业发展的还行,临街的几处商店门口,黑色的二八大杠自行车,也停着不少辆。
这个年代,谁家要是能骑上自行车,那简直就是跟万元户一个级别。
绝对是村里镇上数一数二的大户。
找了几个人问了问路,李墨摸到了梅老三家的门口。
“砰砰!”上前一步敲了敲门鼻,不多时里面就传出应门的声音。
“你找谁?!”
开门的汉子不到三十岁,看到李墨这幅陌生的面孔,脸上充满敌意。
李墨顺着打开的门缝,往里面瞅了一眼,这处院子的装修不错,不但地面铺着平整的青石,甚至院子中间还用石头堆处一座不俗的观赏假山。
“我找梅老三。”李墨收起目光,抬头回答。
开门的人闻言,顿时有些不约:“你这小子,我们家老大的大哥,也是你能直接叫名字的?”
“谁呀?”
两人眼前就要起冲突,院子里另一个声音及时想起。
只见梅老三从院子里走出来,大冷的天身上只穿了件单薄的单衣。
“是你!?”梅老三一见到李墨,脸上不禁露出笑容。
“怎么的?你弄到野味,这是又给我送肉来了?”
“嗯,昨天抓了点儿东西,今天到公社有事,顺路刚好给送来。”
李墨递过袋子,将里面的鱼和兔肉交给梅老三。
“里面东西加起来估计有个十二三斤,你先拿着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