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恨歌 作品

第293章 研发20的时代(第2页)

杨芸生一听,立马就拒绝了。

“不能这么做!”

熊出没三人组愣住了,李光强纳闷道:“杨总,再增加六条生产线,能够让我们快速的解决订单问题。而且果壳电车即便是明年,也还是会呈现增长的趋势,我们应该一鼓作气下去。为什么突然,就不扩展生产线了?”

杨芸生解释道:“电车行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至少在国内是这样的。我们可以独大,却不能够一家独大。另外虽然九条生产线,确实可以解决当前订单的问题。可你们似乎没有想过,我们果壳一代的成就,短时间是很难研发出超越果壳一代的二代。再加上车虽然是个消耗品,可一辆车你开个两三年就坏了,除非出现重大事故,要不然也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

顿了顿,杨芸生说出了最重要的一点。

“另外就是新能源电车不像油车,电车是根据它电池的寿命来决定这辆车能够运行多久。简单来说就是电池,比车还要贵。而咱们的电池寿命,预估是十五年到二十年这个时间段。那么再多增加几条生产线,是解决了目前的困境,却也浪费了诸多的财力物力。”

一条生产线,那可是要好几个亿。

要不然当初凭什么力帆汽车,能够卖几十个亿,就凭借它的牌子和不成熟的油车技术吗?

杨芸生说到这里的时候,熊出没三人组也陷入了沉思。

熊正过了好一会儿才道;“那杨总,我们该如何做?要知道如果我们真让他们等好几个月的话,他们未必还会选择我们果壳车!”

对此,杨芸生早就想好了。

“很简单,和国产车企合作。我们吃肉,也不能够只让他们喝汤,我们借用他们的生产线,给他们付钱,双方实现共赢的局面。不然他们的生产线扩展出来,不是没有作用了嘛!”

也不是说杨芸生有格局,好吧,也有那么一些格局。

在外资和中外合资的挤压下,其实很多国产车企处在风雨飘摇当中。

如果能够进行技术帮扶,或者实现双方共赢,那么对于提升国产品牌,又有很大的帮助。

而且果壳车接下来的研发方向,将进入到20时代!

到那个时候,果壳车的售价将不会再是走平民路线,而是走精英路线。

会进入到三十万,四十万的售价。

毕竟车虽然不可能一直换,可总有人需要车。

杨芸生将来要做的,是一个民族品牌,那么民族品牌在价格和性能上,怎么会低于国外的车呢!

他需要的是,以后提起名车的时候,也能有果壳的一席之地。

否则他做车,就违背了他的初衷。

杨芸生是董事长,他说怎么做,自然就怎么做。

而且他制定的大方针,就还没有出错过。

果壳一切,以杨芸生马首是瞻。(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