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328 都是额滴!(第2页)
“所以,毅卿打算把草原各部落迁移到辽东关外,再设立一个州,将草原各族以及南匈奴五部都迁到那里。”
“把他们的青壮年打散,编入军队,同时派遣官员去进行教化,教他们耕种、纺织。”
“这样一来,不但能增加数十万百姓,还能让北方草原为我军源源不断地提供战马、牛羊。辽东以北百余里的肥沃土地,也将彻底纳入大汉版图。”
以往的朝代不是不想收复草原部落,毕竟华夏向来是个包容并蓄的大家庭。
真正阻碍草原部落与大汉融合的原因其实很简单。
其一,不服管教。
这个很好解决,武力镇压即可,剩下的自然就会服从管理。
其二,对以往的朝代来说,草原没有什么价值。
大汉的边境既是降水量分界线,也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分界线。
所以不是大汉打不过草原部落,也不是大汉历代皇帝昏庸,而是这些土地对于农耕文明的大汉而言,似乎没什么用处。
但李玄机心里清楚,大汉的北部和东北部地下沉睡着无数金属矿脉。
上天赐予的东西不拿,那可是要遭报应的啊!
无论在什么时代,金属永远是稀缺资源,是硬通货!
更何况那么广袤的草原,一旦成为大汉的领地,意味着从此以后,大汉将能源源不断地培养出骑兵!
大汉可以将自身的文明推广到长城之外,推广到西域以外,甚至更远的地方!
李玄机准备把大部分草原居民迁移到辽东以北的边境地区,让他们开垦辽东北部及辽东的荒地。
剩下少部分草原居民,在登记造册后,由大汉派遣的官员管理,实行“屯制”。
五十户为一屯,负责一块草场区域。
允许他们继续过游牧生活,但必须听从大汉朝廷的命令。
他们畜养的牲畜,可以自由换取粮食和生活用品。
不过,所得的十分之一要上交给国家作为税收。
同时,每个屯都有替朝廷畜养马匹的责任和义务。
相应的,草原受灾时,国家会调运粮食赈灾,不让草原居民再忍饥挨饿。
草原上的百姓识文断字后,同样有机会入朝为官、为将。
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一屯最多不能超过百户。
一旦超过百户,就必须上报,然后朝廷派遣官员,将百户屯拆分成两个五十户的小屯。
这样做还有个好处,随着时间推移,北部、西部那些未知的土地,都会逐渐进入大汉的视野。
毕竟游牧民族迁徙速度极快。
水草在哪里,他们就在哪里。
而且,刘晔手下的工匠们,已经有人研制出了多线纺织机。
李玄机得知这个消息时,差点惊掉下巴。
只是给了个思路,画了个大饼,这群工匠居然真给实现了!
如此一来,草原上原本看似无用的羊毛,将产生巨大价值!
那还犹豫什么呢?
只要大汉骑兵所到之处,目光所及,皆为大汉疆土!
额滴,额滴,都是额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