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升温大风与种子护养
晨晖带着暖意掠过仓库顶时,耐盐禾的麻袋在储种架上泛着微红的光泽。谷粒间的空隙因干燥而增大,风穿过架板间隙时,带动谷粒轻轻碰撞,发出细碎的 “沙沙” 声,恰似为升温的春日奏响序曲。宝儿摊开《异域粮谱》的 “春温储种” 篇,纸页上 “干燥临界值:湿度低于两成五” 的批注旁,新画的风速示意图里,箭头方向与仓库外实际的风向完全一致,墨线在阳光下微微发亮,仿佛也沾染了春日的热度。
“夫人,早熟麦的麦粒起扬尘了!” 哈桑捂着口鼻跑来,仓库角落的竹篾架旁,细小的麦粉在风中形成淡金色的雾,“陈老汉说这种风叫‘干热风’,吹在人脸上像小刀子,比沙质海岸的风沙更燥,您看这袋麦粒,抓在手里能从指缝漏个精光,都快成麦粉了!” 他说得没错,仓库地面的青砖已完全干燥,用脚蹭过能扬起细小的灰尘,与晴雨交替时的湿滑截然不同。储种架上的防潮帘被风吹得剧烈摆动,边缘的桐油涂层在反复摩擦下泛起白痕,如同被风沙打磨的岩石。
陈老汉蹲在竹篾架旁,用喷壶往麦粒上轻喷温水,水雾在风中迅速散开,麦粒表面渐渐凝聚起细小的水珠:“这早熟麦是‘急性子’,一遇干热风就‘渴得慌’,得用‘雾润法’:每隔一个时辰喷一次水,每次只喷三成湿,就像给娃娃喂米汤,少喂多餐才舒服。” 他的话很快得到印证,半个时辰后,麦粒的扬尘明显减少,用手攥时能形成松散的团,松开后又能自然散开,保持着良好的透气性,与沙质海岸储存时的干燥状态相比,更显温润。
王晏之的幕僚带着新制的 “防风网” 来到仓库,细竹条编织的网面上蒙着薄纱布,既能挡风又不阻碍空气流通:“按大人的意思,这网要挂在仓库的通风口,过滤掉风中的干燥气息,比单纯关窗强。” 工匠们安装网子时,哈桑发现网眼的大小与早熟麦的麦粒直径恰好匹配:“这网眼能挡住麦粒却挡不住风!” 他抓起一把麦粒凑近网面,麦粒被稳稳拦住,而风却能顺畅穿过,网面在风中轻轻颤动,发出 “嗡嗡” 的低鸣,如同为种子唱起的摇篮曲。
正午的阳光格外强烈,仓库内的温度升至十六度,比昨日高了五度。耐盐禾的谷粒在高温下微微膨胀,种皮的韧性有所下降,陈老汉让人将储种架的层距拉大两寸:“热胀冷缩的道理,种子也懂,间距大了,热气才能散出去,就像夏天穿宽松的衣裳更凉快。” 他用手测量谷粒的膨胀程度,发现比清晨大了约一成,“您看这谷粒,圆滚滚的像胖娃娃,再不松松绑,种皮都要撑破了。” 农人们趁机翻晒谷粒,翻动的频率比之前快了一倍,确保每粒种子都能均匀散热。
“野慈姑的球茎发皱了!” 负责看管的农妇惊呼着拨开沙堆,球茎表面出现了细密的皱纹,如同老人的皮肤,“喷了水也不管用,这是咋了?” 宝儿让人取来湿润的苔藓,铺在球茎周围:“苔藓能保持湿度,又不会让球茎泡在水里,是应对干热风的好法子。” 她解释道,“干热风不仅带走水分,还会带走球茎表面的油脂,苔藓能分泌黏液,补充这种油脂,就像给球茎涂了层护肤霜。” 果然,一个时辰后,球茎的皱纹渐渐舒展,表面恢复了之前的光泽,芽眼周围的凸起更加明显,显示生长势头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