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商业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
北宋宣和三年的暮春,安平县外的青螺山脚下,林宇望着远处浓烟滚滚的砖瓦窑,眉头紧蹙。最近半年,随着商业项目激增,县城周边的林木砍伐量同比增加三成,流经城南的安平河水质浑浊度上升,连河畔的芦苇丛都不再有白鹭栖息。更让他忧心的是,茶商为扩大种植面积,竟在山腰开垦梯田,导致雨季时山体滑坡隐患加剧。
“商业发展不该以牺牲绿水青山为代价。” 林宇在县衙后堂踱步,指尖摩挲着案头的《齐民要术》,忽然想起书中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的警句。恰逢宝儿抱着一捆竹简跑进来,竹简上是她新学的《岳阳楼记》,墨香混着窗外槐花香气扑面而来,让他心中一动 —— 何不让商业与生态像范文正公笔下的湖光山色般和谐共生?
次日清晨,林宇在商业联盟大会上掷地有声:“即日起,所有商业项目需通过‘生态闸口’审核。绸缎庄染料须用植物靛蓝,茶坊炒制禁用松木香柴,工坊废水须经沉淀池方可排入河道。” 话音未落,台下便炸开了锅。铁器行孙掌柜粗着嗓子喊:“改用竹炭烧制铁器,成本要涨五成!这生意还怎么做?” 米铺赵老板也附和:“不用樟木防虫,粮食霉变损耗谁来担?”
林宇早有准备,他示意书吏展开一幅《安平生态商业图谱》:“诸位请看,青螺山可开发‘茶田秘境’生态旅游,游客既能体验采茶炒茶,又能认购‘认养茶树’;安平河下游的洼地可改建荷塘,既能涵养水源,又能产出莲子、芡实等经济作物。” 他又举起一个青瓷茶盏:“此盏所用釉料取自山涧矿石,烧制时以秸秆替代松木,成品自带天然冰裂纹,已获汴京瓷器行预定千件。”
散会后,林宇带着宝儿来到青螺山脚下的废弃窑厂。曾经浓烟蔽日的场地如今杂草丛生,几株野蔷薇从断壁残垣中探出头来。宝儿蹲下身,用树枝拨弄着砖缝里的苔藓:“爹爹,这里好像被大自然收复了。” 林宇蹲在她身边,指着远处重新泛绿的山坡:“大自然有自愈之力,但我们要做的是不再伤害它。”
回到县衙,林宇宣布成立 “生态商业督导院”,由县学博士担任首席顾问,宝儿自告奋勇担任 “小小督导员”。小姑娘煞有介事地制作了竹制督导牌,上面用朱砂写着 “绿水青山,买卖长宜”。首个督导对象是城东的酿酒坊,宝儿跟着衙役检查时,发现酒坊将酒糟直接排入沟渠,导致下游农田土壤板结。她掏出袖中的《小儿环保手册》,奶声奶气地念:“酒糟可制沼气,沼气能烧火,残渣可肥田,一物三用方为妙。” 酿酒坊主惊愕之余,竟真的按照手册改良了工艺,三个月后产出的 “生态米酒” 成为茶楼爆款。
在宝儿的带动下,安平县掀起了 “绿色商业” 热潮。绸缎庄推出 “落叶染” 系列布匹,用枫叶、栀子、紫草等植物染色,色泽虽不如化学染料鲜亮,却自带草木清香,深受文人墨客喜爱;铁器行研发出 “风能锻铁炉”,利用山顶风车带动风箱,既节省了木炭,又让锻造声与风声合奏成曲,吸引不少游客驻足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