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消山虎的徐梵 作品

第219章 商业品牌价值评估

秋风裹挟着桂花香掠过安平县的青瓦白墙,林宇站在商业综合体的最高处,望着街道上往来如织的商队、鳞次栉比的商铺,眉头却并未舒展。尽管安平县通过一系列商业改革,打造出丝绸、茶叶等多个特色品牌,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都占据了一席之地,但他深知,商业竞争瞬息万变,品牌若不持续精进,随时可能被时代浪潮淹没。于是,定期对商业品牌价值进行科学评估,成为他心中亟待推进的要事。

在当月的商业联盟例会上,林宇将一叠厚厚的文件摆在众人面前,文件上 “安平县商业品牌价值评估方案” 的字样在烛光下格外醒目。“诸位,如今安平县的商业品牌已颇具影响力,但我们不能躺在功劳簿上。” 他用镇纸压住被风吹起的边角,“定期评估品牌价值,分析知名度、美誉度、市场占有率等核心指标,才能精准把握品牌发展态势,及时调整建设策略。”

商户代表们低声议论起来。茶叶商会的赵会长摩挲着手中的茶盏,率先开口:“大人,可这些‘知名度’‘美誉度’看不见摸不着,该如何衡量?总不能凭空猜测吧?” 新晋的瓷器工坊主孙掌柜也面露难色:“评估之后若发现问题,又该怎么调整?我们小本生意,经不起折腾啊。”

林宇早有准备,他示意助手展开一幅巨大的表格:“此次评估,我们将引入县学学者研发的量化体系。知名度通过统计品牌在各地商埠的曝光次数、顾客问询频率计算;美誉度则依据消费者口碑、投诉率等数据评判;市场占有率更直观,对比同期销售额与行业整体规模即可。”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至于策略调整,县衙会组建专家团队全程指导,确保每一步都稳妥推进。”

经过半个月筹备,由县学经济系夫子、商业联盟资深商户、各地行脚商组成的评估团队正式成立。他们兵分多路,深入汴京、临安等繁华商埠,走访茶馆酒肆,倾听百姓对安平县品牌的评价;在码头集市,记录往来客商采购货物时对品牌的选择倾向;甚至远赴海外,调查南洋、大食等地对安平县丝绸、茶叶的认知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