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澳大利亚的沦陷与挣扎(第2页)
随着政府军的覆灭,澳大利亚失去了统一的军事抵抗核心力量,整个国家瞬间陷入了黑暗的深渊。德军趁势而为,迅速扶持建立起一个完全听命于自己的傀儡临时政府。这个临时政府不过是德军统治澳大利亚的工具,其所有决策都必须遵循德军的意志。德军通过这个傀儡政权,更加堂而皇之地对澳大利亚的各类资源进行整合与掠夺,将澳大利亚彻底变成了他们源源不断的战争资源供应地。澳大利亚的经济被强制纳入德军的战争经济体系,工业生产被迫为德军的军事需求服务,曾经繁荣的国家在德军的统治下逐渐沦为战争的附庸。
美国的遥远支援与希望曙光
在澳大利亚陷入绝境的至暗时刻,美国成为了其唯一的希望灯塔。然而,美国远在千里之外,尽管对德军在澳大利亚的暴行表达了强烈的谴责,并信誓旦旦地承诺给予支援,但遥远的地理距离犹如一道难以逾越的天堑,横亘在澳大利亚与希望之间。美军的增援部队要抵达澳大利亚,需要经历漫长而艰辛的海上航行,犹如在茫茫大海中缓缓前行的巨轮,虽目标明确,但速度却难以满足澳大利亚急切的需求。
在这艰难的等待过程中,澳大利亚人民并未被恐惧和绝望击垮,反而在黑暗中燃起了反抗的火焰。虽然政府军已全军覆没,但民间的抵抗力量却如星星之火,在全国各地悄然汇聚。各地的民众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刻骨仇恨,自发组织起来,形成了一个个分散而又顽强的抵抗组织。这些抵抗组织的成员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有朴实勤劳的农民,他们放下锄头拿起简陋的武器;有在工厂劳作的工人,舍弃了手中的工具投身反抗;还有一些退伍的军人,凭借着曾经的战斗经验,成为抵抗组织的核心力量。他们虽然缺乏统一的指挥调度,武器装备也极为简陋,大多只是一些猎枪、自制的简陋炸弹以及从德军手中缴获的少量武器,但他们心中燃烧的信念之火却无比炽热。
这些抵抗组织活跃在澳大利亚的每一个角落,从繁华的城市到宁静的乡村,从广袤的平原到险峻的山区。他们充分利用对当地地形的熟悉,如同灵动的游鱼,巧妙地穿梭在大街小巷、山林田野之间,对德军的巡逻队、补给线以及军事设施展开出其不意的袭击。每一次行动都充满了危险,他们时刻面临着德军的搜捕和围剿,但他们毫不退缩,毫不畏惧。他们的行动虽然无法从根本上扭转澳大利亚被占领的局势,但却像一把把锋利的小刀,不断地刺痛德军,给德军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德军不得不分散一部分原本用于进一步扩张的兵力,来应对这些无处不在的反抗力量,这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德军的统治巩固进程。
而美国方面,也深知澳大利亚局势的紧迫性,正在争分夺秒地筹备对澳大利亚的支援。他们紧急调集国内的精锐兵力,从陆军的王牌部队到海军的舰艇编队,同时积极准备各类物资,从枪支弹药到食品药品,从先进的通讯设备到重型武器装备,全力以赴组建一支强大的远征军。为了尽快将支援物资送到澳大利亚抵抗组织手中,美国还通过各种秘密渠道,突破德军的海上封锁,向澳大利亚的抵抗组织提供一些急需的武器和物资。这些物资如同久旱后的甘霖,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澳大利亚抵抗组织的力量,也给在黑暗中苦苦挣扎的澳大利亚人民带来了一丝希望的曙光。澳大利亚人民坚信,只要他们坚持不懈地抵抗,加上美国及国际社会潜在的支持,总有一天能够赶走侵略者,重获国家的独立与自由,让这片饱经苦难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