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逆风的80后 作品

第7章 南唐李昪创盛世

唐僖宗乾符年间(874-879年),濠州(今安徽凤阳)战火纷飞,一个八岁孤儿蜷缩在破庙角落,身上仅裹着半片芦席。他叫徐知诰,本姓李,父亲在战乱中失踪,母亲病亡后便四处流浪。这日,淮南节度使杨行密率军路过,见这孩童虽衣衫褴褛,却双目如炬,便问:"小儿可愿跟我从军?"孩童叩头道:"若能活命,愿为将军执鞭坠镫。"(《钓矶立谈》)

这孩童便是日后的南唐开国皇帝李昪(biàn)。杨行密将他带回军中,却发现自己的儿子们都嫉妒这孤儿受宠。《新五代史·南唐世家》载:"行密谓其长子渥曰:'此儿顾视非常,他日必为汝辈所忌。'"于是将他送给心腹大将徐温收养,改名徐知诰。徐温妻子李氏见他相貌奇伟,惊道:"此儿额上有北斗七星纹,乃大贵之相!"(《十国春秋》)

徐知诰侍奉徐温极为恭谨。有次徐温醉酒归府,怒斥道:"我哪来你这样的儿子!"徐知诰跪地叩首:"父怒,子不敢辞。"次日徐温酒醒,见他仍跪在原地,大为感动。他不仅悉心照料徐温起居,还勤奋好学,手不释卷,尤其精通《春秋》与《孙子兵法》。徐温常对人说:"此儿虽非我出,却胜似亲儿。"(《资治通鉴》)

天佑七年(910年),徐温执掌南吴政权,任命徐知诰为昇州(今江苏南京)刺史。赴任前,徐温告诫:"昇州乃江南要地,汝当善治之。"徐知诰到任后,轻徭薄赋,招抚流民,不到三年,昇州"军储丰羡,城郭完固"(《旧五代史》)。他还修建学馆,亲自授课,时人赞曰:"昇州百姓,皆沐徐公教化。"

徐温之子徐知询嫉妒兄长功绩,多次在父亲面前进谗言。徐知诰得知后,竟故意"染病"数月,面黄肌瘦,连走路都需人搀扶。《南唐近事》记载:"知诰于府中筑'养疴馆',屏退左右,唯留一哑仆侍疾。"徐温亲自探望,见他病入膏肓,遂不再猜忌。暗地里,徐知诰却通过哑仆传递密信,遥控政务,将徐知询的亲信一一调离。

顺义七年(927年),徐温病逝,徐知询欲夺继承权。徐知诰突然"病愈",率亲兵控制广陵(今江苏扬州)城,拿出徐温"遗诏":"知诰仁孝,可继吾位。"(《续资治通鉴长编》)徐知询不服,率军讨伐,却在阵前被徐知诰当众质问:"父丧未寒,汝欲何为?"士兵闻言,纷纷倒戈。徐知询众叛亲离,只得束手就擒。

掌握南吴政权后,徐知诰开始筹划称帝。他深知自己是养子,缺乏正统性,便命谋士考证族谱,最终"发现"自己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后裔。《旧五代史》载其诏书曰:"朕本李氏子,遭世乱,赖徐公收养。今宜复姓李氏,改名昪,以奉唐祀。"为坐实身份,他派人在洛阳找到唐室旧臣,编造"先祖牌位",还重修唐陵,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