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逆风的80后 作品

第6章 黄月英:诸葛草庐后的智慧之光

建安二年(197年),襄阳城外的隆中草庐里,一场特殊的相亲正在进行。当黄承彦掀开女儿的帷帐,只见一位女子端坐案前,素衣荆钗,肤色虽不算白皙,却透着健康的光泽。她眉眼细长如柳叶,目光沉静如水,手中摆弄着竹制机关模型,指尖沾着木屑,唇角却挂着一抹若有似无的笑意。这便是黄月英,诸葛亮未来的妻子,一个在正史中记载寥寥,却在野史传说里光芒万丈的奇女子。

正史《襄阳记》仅载:"黄承彦谓诸葛孔明曰:'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孔明许,即载送之。"短短数语,将她定义为"丑女"。然而野史与民间传说却为她翻案——《沔南纪闻》称,黄月英并非貌丑,而是因常年钻研机关术,疏于梳妆,且故意以朴素面容示人,只为试探男子是否只重皮囊。更有传说,她摘下斗笠时,青丝如瀑,眸光如星,惊得众人皆叹:"此女之美,美在风骨。"

诸葛亮与黄月英的婚姻,堪称"智士配才女"的典范。婚后,草庐中常现这般景象:诸葛亮研读兵书时,黄月英便在一旁研磨;他绘制阵法图,她便用算筹推演变数。野史《蜀汉秘录》记载,某次诸葛亮为粮草运输发愁,黄月英指着院中木牛笑道:"夫君可还记得幼时见过的木人汲水?若将机关之术化用于此……"言罢,她取出一张图纸,上面密密麻麻画着齿轮、连杆与曲辕结构。这便是后来名震三国的"木牛流马"雏形。

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南征孟获,临行前对着地图愁眉不展。黄月英见状,取出一个锦囊:"南中多瘴气(zhàng qi,山林间湿热蒸郁致人疾病的毒气),我制了解药;又改良了诸葛连弩,可破藤甲兵。"(野史《益州杂谈》)她说话时,鬓边的木簪随着动作轻晃,那是她亲手雕刻的诸葛木鸢造型,精巧得仿佛下一秒便能展翅高飞。诸葛亮打开锦囊,里面除了图纸与药包,还有一幅八阵图的改良版,标注着"遇水则活,遇火则焚"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