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逆风的80后 作品

第8章 曹仁传(第2页)

野史《蜀记》中提到,关羽曾派使者劝降:"君若降,吾当表为将军。"曹仁斩使示众,说:"吾受太祖厚恩,岂肯降汝!"(《蜀记》)他甚至亲自搬运石块修补城墙,士兵见主将如此,无不奋勇。

更惊险的是,某天夜里,关羽军挖地道攻城,曹仁察觉后,立刻下令往地道里灌水,挫败了关羽的计划。《魏略》记载:"仁知羽谋,乃于城内穿地,以水灌之,羽计遂破。"(裴松之注引《魏略》)

直到徐晃率军来援,曹仁才得以解围。战后,曹操亲自到樊城慰问,见城墙破败,感叹:"子孝以数千人御关羽数万之众,坚守数月,此非独勇也,亦智也。"(野史《魏晋世语》)

四、宗室典范的身后哀荣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封曹仁为大将军,后升为大司马,成为曹魏军队的最高统帅。他为人沉稳,治军严明,《三国志》称他"奉法守令,常置科于左右,案而行之"(《三国志·魏书九》)。

野史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曹仁的儿子曹泰犯了军法,按律当斩。部下求情:"大司马,此乃公子,可从轻发落。"曹仁却说:"军法如山,岂分亲疏!"(《魏氏春秋》)最终还是将曹泰斩首,从此军中无人敢犯法。

黄初四年(223年),曹仁病逝,享年五十六岁。曹丕亲自吊唁,追谥他为忠侯,"忠"在谥法中意为"危身奉上",恰是曹仁一生的写照。他的儿子曹泰继承了爵位,官至镇东将军。

五、铁壁将军的历史评说

曹仁的一生,以防守着称,尤其是江陵和樊城两次保卫战,成为军事史上的经典。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曹仁……有将帅之才,忠勇冠世,当时诸将,莫能及也。"(《三国志·魏书九》)裴松之注引的《傅子》则说:"曹仁之勇,贲、育弗加也。张辽其次焉。"(裴松之注引《傅子》)将他与古代勇士孟贲、夏育相比,可见评价之高。

在民间传说中,曹仁被称为"铁壁将军",据说他防守时,城墙如同铁铸一般,敌人难以攻破。河南南阳的曹仁祠中,至今保存着一块明代石碑,上面刻着"铁壁雄风"四个大字,记载着他的事迹。

如今,当我们回望三国历史,曹仁的形象依然清晰——那个从不羁少年成长为铁壁将军的宗室重臣,用勇气和智慧保卫着曹魏的疆土。正如后人所叹:"江陵拒吴显勇力,樊城死守见忠魂。铁壁将军曹子孝,天人之勇照古今。"

曹仁的故事告诉我们,成长需要磨砺,忠诚需要坚守。他用一生诠释了作为将领的责任和担当,成为曹魏宗室中不可替代的柱石。当我们想起那个在江陵城头纵马杀敌的身影,想起那个在樊城雨中修补城墙的背影,就能感受到那份穿越千年的铁壁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