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何家成分(第2页)
毕竟当时都在定成分,前一段时间刚完成。何大清作为厨子,在丰泽园有不少师兄弟,他可不是半路出家的野厨子,而是正经拜过师的。
易传宗猜测,何大清可能在前政府时期给高官做过饭,还留下了照片或者报纸宣传;又或者曾给小日子侵略者做过饭,还被拍了照。不然,以他的条件,不至于直接逃走。
何大清要是想娶寡妇,京城漂亮的寡妇随便他挑。那个年代,爷俩都是厨子,家里只有一个小姑娘。倒不是说这个时代歧视女性,而是当时女性地位相对较低。
农村漂亮姑娘多得是,想嫁进城里的更是数不胜数。而且何大清在轧钢厂还是副主任级别,掌管着小灶,家里房子也多,还都是私产。
在京城,有名又漂亮的寡妇不少,他要是真想找,肯定能找到,不可能只为了一个白寡妇就跑到保定那边,一直不回来。
再说了,他要是真看不上何雨柱和何雨水,又怎么会月月给他们寄钱呢?虽说其中可能有算计成分,但要是何大清不跑,两个孩子的成分可就高了。
要知道,在那个时代,成分高低对个人有着很大的影响。
在这个年代,成份高低影响重大,无论是当兵、政审、嫁娶,还是十几年后的一些运动,比如打地主之类的,要是被认定为叛徒,那可就麻烦了。
何大清肯定是害怕得不行,所以选择逃跑,他觉得跑了就能没事。要是不跑,他担心有人告发他,一旦被告发,那他们爷仨谁都别想好过。
他这么做,也是为了给何雨柱留条后路,不然也不会让两个孩子恨他。街道办和周围邻居都知道他抛下孩子走了。
即便以后事情败露,也只是他自己承担,不会牵连到孩子。而且在走之前,何大庆把房产改成了何雨柱的名字,这样兄妹俩就有房子住。同时,何大清还为何雨柱安排了食堂的工作只可惜何雨柱没有想到,因为不到年龄不能进厂。
所以,何雨柱领着何雨水去保定找何大清,没能第一时间去报到,也没去询问工作的事。
因为何雨柱因为年龄不大,轧钢厂不让他接班。就这样,何雨柱捡了两年垃圾,直到成年后,才在轧钢厂上班,生活这才慢慢好起来。
一直到剧情出现的那年,何雨柱28岁了还没结婚,这才开始着急。那个时候,何雨水已经高中毕业,也找到了工作。
易传宗挺喜欢何雨柱,但对何雨水有点不喜欢,感觉这个女孩有些利己自私。不过,易传宗认为兄妹俩在房间里怎么争吵打闹都没关系,可在外面必须一致对外。
要是看着外人算计自己的亲人,不但不帮忙,还推波助澜,那就不仅仅是白眼狼能形容的了,这是里外不分。
这样的人,谁沾上谁倒霉,他们看不到别人的好,只盯着别人的坏。所以,最好离这样的人远一点,免得打雷下雨时,自己也被牵连受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