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不甘的夏竹 作品

第264章 了解院内人员

易传宗轻轻拍了拍李秀芝的肩膀,轻声安慰道:“秀芝姐,你别想得太多,咱们只要做到问心无愧就好。只要易中海两口子是真心实意对咱们好,咱们自然也会真心相待。

时间久了,他们肯定能感受到咱们的诚意。再说了,远亲不如近邻,大家相互扶持着,这日子才能过得安稳舒坦。”

李秀芝微微点头,神色稍微缓和了一些,说道:“嗯,你说得对,传宗。等明天呀,我给易婶送一盒点心过去,往后咱们两家就得多来多往。”

易传宗接着说道:“你看啊!我上面已经没有老人了,你那边奶奶年纪大了,还得照顾下面一群弟弟妹妹,孩子多,也顾不上你。以后要是有易婶帮衬着,咱们也能轻松点。”

李秀芝心中暗自思忖,不愧是和自己同床共枕的传宗,两人想法竟如此一致。易中海作为中级技工,那可是技术大拿,挣的钱不少,又不乱花钱。

虽说自己和传宗并不缺钱,但送上门的好处,不要白不要。要是易中海想让她和传宗给他养老,那他就得实实在在地拿出些好处来。

再说了,外面那些邻居、徒弟,哪有和他同姓,又跟他有几分相似的传宗亲近呢?

以后再有个孩子,整天爷爷奶奶地喊着,他不对自己一家亲近,又能对谁亲近呢?

在那个特定的年代,秀芝虽在农村长大,却也跟着长辈见过一些世面。她深知在农村,那些没有儿女的人家,即便积攒再多东西,最后也往往会被旁人“吃绝户”,这可不是简单的一句俗语,而是残酷的现实。

易传宗心里暗自琢磨,易中海此人,想必当年对原主的母亲金瑜萌生出了情愫。他心中对她有情,却又自卑怯懦,面对家族里老人家的安排,竟连一丝反抗都没有,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母亲嫁给了老大易中江。

易传宗是从一些信件里推测出这些过往的。据说兄弟四人中,老大易中江虽身体欠佳,但长相极为出众,且聪慧过人。

虽说是身体不好,实则是身形瘦弱、面容白净,深受父母疼爱,自小便被送去新学堂读书,也正因如此,他和原主母亲有诸多话题可聊。

易中海是家中最小的,父母对他自然也颇为待见,然而在那个年代,传统观念认为应由老大养老,所以家中资源大多都倾斜给了老大,供他上学,轮到下面几个孩子时,便没有了这样的机会。

好在易中海同样聪慧,老大上学归来后,会将所学传授给三个弟弟,易中海学习能力极强,学得很好。

可即便如此,易传宗还是有些看不上易中海的处事方式。当初既然对原主母亲有情,却又轻易放弃。

后来到了京城,他也找了老伴,两人日子过得似乎也还不错。

但在易传宗看来,就像《情满四合院》剧情里呈现的那样,易中海对他老婆并不太好,总是把她当作保姆使唤。

而且,易中海自始至终都没有收养孩子的打算。在那个五六十年代,战争留下了众多孤儿,还有因干旱逃难而来、父母双亡的孩子更是数不胜数,收养几个孩子并非难事。

可易中海却从未有过这样的想法,在原剧中,他最多也就认了贾东旭和秦淮茹的孩子棒梗为干孙子,还是秦淮茹设计让他认下的。

易传宗想到这,不禁轻轻地摇了摇头。他实在难以理解易中海的行为,家里亲人都已不在,自己又没有生育能力,换作一般家庭,怎么都会收养几个孩子,尤其是收养个男孩来传宗接代。

可易中海呢?在剧情里直至去世,都未曾收养一个姓易的孩子。即便被迫认了棒梗为干孙子,他坐拥钱财和房产,到最后都给了秦淮茹,却从未要求棒梗让其后代中有一个姓易。

以他的精明,只要提出来,秦淮茹肯定会答应,可易中海自始至终都没这样想过,也从未有领养姓易孩子的打算。

他明明有能力收养几个孩子,却始终不为所动。这背后,恐怕不单单是易中海个人意愿的问题,在剧情里,易中海的媳妇好几次提出收养孩子,都被易中海拒绝了。

李秀芝见易传宗陷入沉思,轻轻碰了碰他,说道:“传宗,你在想啥呢?是不是也在琢磨易中海的事儿?我觉得,咱们跟他来往,还是得留个心眼儿。

虽说他现在对咱们还不错,可人心隔肚皮,谁知道以后会咋样呢?他现在没孩子所以对咱们好,万一以后有了孩子呢?”

易传宗回过神来,看着李秀芝,认真地说道:“秀芝姐,你说得对。咱们谁都不能全指望,还得靠自己把日子过好。易中海就算再好,技术再高超,咱们也不差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