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炮弹壳的麦田(第2页)
试验田开辟在距离排雷区足够远、相对安全的盐碱荒滩上。侯赛因蹲在田埂边,一张巨大的基因图谱铺在沙地上,被几块小石子压住。图谱上复杂的螺旋结构和标记符号令人眼花缭乱。“‘钢轨1号’,”侯赛因指着图谱上的一个高亮区域,眉头紧锁,“它的耐盐碱基因片段,是从死海极端嗜盐藻类中成功移植过来的,耐盐性超强。但是……”他重重叹了口气,手指点在代表根系的区域,“根系的基因表达太弱!像发育不良的孩子,扎不进这又硬又毒的土里,吸收不到深层水分和养分,风一吹就倒!”
一旁的卡迪尔听着,布满皱纹的脸上却露出一种了然于胸的笑意。他没说话,只是慢悠悠地从随身的口袋里抓出一把黑乎乎的粉末。那粉末在阳光下泛着金属特有的、细碎的冷光。他走到试验田边,像播撒珍贵种子一样,弯着腰,极其认真地将这把黑粉均匀地撒在刚刚翻整过的、光秃秃的盐碱土表。
“这是什么?”林野好奇地问。
“好东西,”卡迪尔拍拍手上的黑灰,咧嘴一笑,露出被劣质烟草熏黄的牙齿,“炮弹壳磨的粉,细得很。里面的铁、锰,还有些别的宝贝疙瘩,埋进土里,会慢慢‘生锈’,一点点把好东西吐出来。特别是铁,那可是根的好‘骨头汤’!”他用最朴素的比喻,道出了金属氧化物在土壤中缓慢氧化释放微量元素的原理,这些元素正是植物根系发育的必需“壮骨剂”。
播种的日子终于来临,天空却并非一片澄澈。远方的地平线上,黄沙如浑浊的潮水般翻涌上升,连接成一道遮天蔽日的土黄色巨墙。沙尘暴,荒原上最暴虐的君王,正裹挟着毁灭性的力量,咆哮着向试验田方向扑来!狂风提前抵达,卷起沙石,抽打在脸上生疼。播种机根本无法在这样狂暴的风沙中稳定作业。
“金春!无人机!”林野对着通讯器大喊。
一架经过特殊改装、腹部加装了精密播种器和次声波探测阵列的大型无人机迅速升空,像一只逆风而上的钢铁雄鹰,顶着狂暴的风沙冲入昏黄的天幕。金春坐在移动指挥车内,独臂操控着控制台,仅存的左手在复杂的按钮和摇杆间飞快移动。屏幕显示着无人机传回的、被风沙扭曲模糊的地面图像和实时次声波扫描数据。无人机的智能避障系统正在疯狂运转,依据声呐探测到的地下异常次声波信号(可能是更深层未被发现的未爆弹或地质空腔),不断自动修正着飞行轨迹和播种点,在死亡陷阱的缝隙间精准地投下一粒粒珍贵的麦种。
当无人机艰难完成播种任务返航后,侯赛因顶着风沙冲到试验田边,抓起一把刚被薄沙覆盖的泥土。他捻开沙土,露出下面几颗饱满的麦种。令他惊讶的是,每一粒麦种表面,都均匀地裹着一层暗红色的、细腻的黏土,如同穿上了薄薄的保护衣。
“库尔德红黏土?”侯赛因立刻认出了这种当地特有的土壤。他小心地刮下一点黏土样本,冲回临时实验室。显微镜下,惊人的景象呈现:无数微小的、活跃的硝化细菌正在红黏土颗粒间忙碌!它们贪婪地分解着炮弹壳粉末在土壤中缓慢氧化释放出的亚硝酸盐,将其转化为植物可以吸收利用的硝酸盐氮肥!卡迪尔看似随意的举动,不仅提供了“骨”,还巧妙地引入了“厨师”——这些看不见的微生物工人,正在为“钢轨1号”准备着它扎根盐碱、茁壮成长的第一餐。
风沙渐歇,荒原重归寂静。卡迪尔站在新翻的、撒下了炮弹粉和希望种子的试验田边,粗糙的手指捻起一小撮混着暗红黏土的沙土。侯赛因将那份基因图谱小心卷起,目光投向这片被战火反复犁过、如今又被新的钢铁与生命意志耕耘的土地。林野蹲下身,手指拂过泥土表面,指尖感受到的不是死寂的盐碱,而是微微的湿润和一种奇异的、蕴含生机的温热。金春的机械臂关节处,液压油冷却后的淡淡油污痕迹清晰可见,与他腰间那枚偶尔发出微弱“沙沙”声的战地风铃,一同沉默地守护着这片正在苏醒的田野。
炮弹壳熔铸的犁铧静卧在铁匠铺角落,幽蓝的刃口映着炉火的余烬。下一场风沙或许还会来,但种子已在硝化菌的呵护下,在炮弹钢滋养的土壤里,悄然埋下了对抗盐碱与贫瘠的钢铁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