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签名链裂变(第2页)

名为塔玛拉的瘦小女工,接过标记了新点的工牌,眼神锐利如鹰。她没有立刻旋转,而是盯着新点的位置,又看了看自己工牌的边缘,突然抓起一块边缘不规则的燧石片:“用这个!刻痕不一样!系统认不出是尺子!”

“对!用破铁片量!角度…我转28度半逆时针!”

“距离?我用手掌宽度量!大概…12掌宽!”

粗糙的工具、原始的测量方法、人为的微小偏差(33度成了33.5度,手掌宽度估算误差)…这些在精密系统中被视为“噪声”的干扰,此刻成为了签名裂变树最强大的生命力!每一个新生成的坐标点,都携带着源头签名的“基因”(旋转规则),却又因为手工实现的巨大偏差而变得面目全非、无法被复制、无法被系统数据库预存匹配!

一张张刻满不规则几何裂变标记的工牌照片,如同狂暴的电子孢子,从非洲营地喷薄而出,沿着加密的脆弱网络通道,涌向林野的孤岛堡垒。每一张照片,都是一棵野蛮生长、独一无二的签命裂变树!

林野的地下室被这场原始数字风暴彻底席卷。屏幕右下角的加密通讯图标疯狂闪烁着红光,数据流几乎堵塞了那可怜的物理通道。他看着那一张张如同抽象派涂鸦的工牌照片,看着照片上那些用污泥标注的“源点id - 旋转角度方向 - 粗略距离 - 新点id”的说明文字,灵魂都在震颤。

“裂变…几何签名裂变…”他喃喃自语,指尖冰凉,“用最原始的工具和最不精确的手工操作,制造出无限衍生、不可复制的唯一性坐标…他们不是在对抗系统…他们是在系统赖以生存的‘唯一确定性’地基上,引爆了一颗数学核弹!”

一个绝顶疯狂的计划在林野脑中瞬间成型。他调出那个模拟工程监理系统签名认证的简陋界面。手指如飞,一段粗糙但核心逻辑清晰的脚本被注入系统后台:

定义函数:验证签名裂变坐标 (源点id, 角度方向, 距离测量值, 新点坐标)

{

if 源点id存在于签名裂变树数据库 And 该源点id有合法的签名记录 (刻痕照片)

then 根据源点坐标 + 角度方向 + 距离测量值 ==> 计算理论新点坐标

计算 理论新点坐标 与 提交的新点坐标 的偏差值 delta

if delta < 容忍阈值 (设为较大值,容忍手工误差)

then 认证通过!新点坐标获得临时签名权重!

将新点id及其裂变路径存入签名裂变树数据库

标记新点id为有效签名源点(可用于衍生下一代裂变点)

eLse 认证失败

eLse 认证失败(源头无效)

}

林野将库托最初刻下的B-114对角线刻痕照片作为根节点(root),强行录入他模拟的“签名裂变树数据库”,赋予它初始的“有效签名源点”权限。然后,他抽取了基林加第一次裂变产生的那个点(源点B-114,逆时针30°,距离7.5cm,新点id:fork-001)的数据包,输入模拟系统。

屏幕上的代码开始执行。

[模拟] 验证签名裂变坐标 (源点id: B-114, 角度方向: 逆时针30°, 距离测量值: 7.5cm, 新点坐标: [数值])

√ 源点id-B114存在于数据库,有合法签名记录。

√ 计算理论新点坐标...

√ 计算偏差值 delta = |理论值 - 提交值| = 0.2厘米 (小于容忍阈值1厘米)

[系统] 认证通过!新坐标点 [fork-001] 获得临时签名权重!

[系统] 新id [fork-001] 已录入裂变树数据库,标记为有效签名源点!

“成了!”林野一声低吼,拳头捏得指节发白。他立刻将下一个裂变点(塔玛拉用燧石片和手掌宽度裂变出的点)输入:

[模拟] 验证签名裂变坐标 (源点id: fork-001, 角度方向: 逆时针28.5°, 距离测量值: 12掌宽 ≈ 24cm, 新点坐标: [数值])

√ 源点id-fork001存在于数据库,有合法签名记录(通过裂变认证)。

√ 计算理论新点坐标...(使用掌宽≈24cm换算)

√ 计算偏差值 delta = |理论值 - 提交值| = 3.1厘米 (小于容忍阈值5厘米)

[系统] 认证通过!新坐标点 [fork-002] 获得临时签名权重!

[系统] 新id [fork-002] 已录入裂变树数据库,标记为有效签名源点!

一棵逻辑自洽、野蛮生长的签名裂变树,在模拟系统中疯狂蔓延!每一个新点,都因其手工实现的巨大偏差而具有唯一性,却又因其清晰的裂变路径(源点->角度->距离)而与源头保持可追溯的“血缘”关联!系统认证的不是坐标本身,而是生成坐标的签名操作逻辑链条!精密算法所追求的完美复制性,被原始工具和人为误差所赋予的不可复制性彻底击碎!

林野将模拟成功的截图和核心脚本逻辑,发送给库托。信息只有一行字:

“洪水已开闸。裂变吧,用你们的尺子和手,淹没它!”

营地沸腾了!库托高举着林野的信息,如同高举着自由的战旗。“裂变!无限裂变!用你们的工牌!用你们的石头!用你们的脚步!给每一个危险的角落,刻上我们独有的签名树!”

签名裂变的风暴以营地为中心,狂暴地席卷开来,远超地理限制。

技术创新:低空渗透

一架由废弃塑料水管和廉价电机拼装的简陋四旋翼无人机,在夜色掩护下嗡嗡起飞。它的腹部下方,用强力胶粘着一块刻满裂变坐标的薄金属片。操控它的少年巴萨,眼睛紧盯着手机屏幕上闪烁的gps光点(营地私藏的备用机离线地图)。无人机掠过灯火通明的监理中心板房上空。

“就是现在!”低声命令。

无人机猛地一个俯冲,几乎擦着板房屋顶飞过。腹部金属片在下降气流中“咔嚓”一声断裂,那块刻着如同神秘符咒般裂变坐标网的金属片,打着旋儿,精准地掉落在监理中心后门装满废弃打印纸的垃圾桶里。几小时后,这片沾着油污的“垃圾”将被当作废纸回收,进入处理中心,它的裂变坐标将通过扫描归档,悄然流入系统内部数据流。一个携带无数裂变坐标的幽灵种子,被种在了敌人的心脏。

文化对抗:鼓点密码

营地边缘,部落长老马库鲁紧闭双眼,布满老茧的手指悬在蒙着蟒蛇皮的传讯鼓上。库托坐在他面前,用树枝在沙地上画出一个简单的裂变树图谱:一个源点,分出三个枝杈(逆旋30°,顺旋33°,逆旋28.5°),枝杈末端是新点。

“鼓声…节奏…传递它。”库托的声音充满敬畏的期待。

马库鲁缓缓睁开眼,浑浊的眸子深处仿佛映照着宇宙星河。他理解了那几何分叉中的灵魂脉动。手指落下!

“咚——!” 一声悠长沉重的鼓鸣,如同源点诞生。

停顿。

“咚!咚!咚!” 三声短促而有力的鼓点,间隔精准一致,代表三个裂变枝干的起点。

接着,节奏陡然变化!

“咚…咚!” 稍长的间隔后两个短促鼓点(模拟逆旋30°分支)。

“咚咚!咚!” 两个紧密相连的鼓点紧跟一个稍慢的鼓点(模拟顺旋33°分支)。

“咚——咚!咚!” 一个长鼓点后接一个短促切分(模拟逆旋28.5°分支)。

最后,又是三声沉重的“咚!咚!咚!”收尾,代表三个新点的生成落定。

鼓声在寂静的夜空下传出数公里远。邻近部落的鼓手侧耳倾听,脸上先是困惑,旋即转化为难以置信的激动!这不是祖灵的故事,不是狩猎的号令,这是全新的、流动的、几何生长的灵魂语言!他们迅速抓起自己的鼓,将这节奏精确地复刻、传递下去!鼓声接力如同燎原之火,将裂变树的几何图谱化作原始的音波密码,瞬间覆盖了广袤的区域。裂变树的灵魂,在古老的鼓点中复活奔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