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渝都考证的双重人生(第2页)
“谢谢老板。”林野的声音干涩得像砂纸摩擦。
“高快走。”老板挥挥手,重新埋首于那台嗡嗡作响的针式打印机前,仿佛刚才那场游走于真假边缘的交易从未发生,“莫挡到做生意。”
林野将这张滚烫的纸对折,再对折,折成一个尽可能小的方块,塞进工装最里层那个紧贴着胸膛的口袋。那薄薄的纸片紧贴着皮肤,却像一块烧红的烙铁,烫得他心脏一阵阵紧缩。他几乎是踉跄着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玻璃门,重新投入渝都湿热黏稠的午后阳光里。巷子口喧嚣的市声瞬间涌来,汽车的鸣笛、小贩的叫卖、行人的交谈……这些鲜活的、嘈杂的声音包围了他,却无法驱散心头那沉甸甸的阴影和口袋里那份伪造证明带来的、令人窒息的灼热。阳光刺眼,他却觉得浑身发冷。
回到那个位于老旧居民楼顶层、租金低廉的出租屋,林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反锁上门,拉上那副洗得发白、遮光效果聊胜于无的窗帘。狭小的空间里顿时昏暗下来,只有书桌上一盏充电台灯发出微弱而集中的白光,像舞台上的一束追光,照亮了摊开的厚厚教材——《注册房产测绘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及习题精解》。
书桌一角,安静地躺着他从西北带来的伙伴——那把编号“gt0719”的道尺。黝黑的尺身沉默着,尺面上细密的划痕记录着风沙的磨砺和无数次与钢轨的亲密接触。它像个来自另一个世界的锚点,与眼前这本崭新的、散发着油墨味的教材形成了奇异的对峙。
他翻开书,目光在密密麻麻的公式和图表中艰难地搜寻。手指无意识地划过冰冷的道尺尺身,那熟悉的金属触感带来一丝奇异的镇定。突然,他的手指停在教材某一页的例题上:
【例题4-7】某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建筑面积为120.00平方米,产权登记部门实测面积为121.35平方米。根据《房产测量规范》gBt .1-2000,该房屋面积误差比绝对值计算如下:
误差比 = |(实测面积 - 约定面积)/ 约定面积 | x 100% = | (121.35 - 120.00) / 120.00 | x 100% = 1.125%
……
目光凝固在“误差比”的计算公式上。那几个符号和运算逻辑,像一道闪电,瞬间劈开了他脑海中的混沌!
误差 = |(实测值 - 标准值)/ 标准值 | x 100%
巨人城工段!考核场上那冰冷刺耳的电子合成音仿佛又在耳边炸响:“轨距实测值1436.8mm,标准值1435mm,误差值1.2mm!超出允许范围,不合格!” 当时他徒劳地对着风沙怒吼,吼着自己用道尺卡出的明明是1435.8mm!误差只有0.8mm!然而系统后台那个冰冷无情的“基层工误差上浮50%”的默认规则,像一只看不见的铁手,硬生生将他的0.8mm扭曲成了淘汰的1.2mm。
公式是一样的!林野猛地抓起笔,手指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在教材例题的空白处,他飞快地写下一行字,笔迹几乎要划破纸背:
轨距误差:实测值 - 标准值 = ? (人说了算)
房屋面积误差:实测值 - 标准值 = ? (规范说了算?)
人心误差:看见的 - 真实的 = ? (又是谁说了算?)
道尺量钢轨,量尺量人心,误差都是人说了算!
这行字像一句尖锐的偈语,刺破了知识表面的平静。他盯着自己写下的字,胸膛起伏。房产测绘的公式严谨冰冷,背后是国标规范,是法律条文支撑的“客观”。可巨人城那被后台规则随意放大的“1.2mm”呢?那算是什么?那又是什么说了算?
他靠在椅背上,出租屋里一片寂静,只有窗外远处隐约传来的城市低鸣。台灯的光晕在他脸上投下深深的阴影。他拿起桌上的道尺,冰凉的触感从掌心传来。这把尺,在西北的风沙里丈量的是钢铁的缝隙,是生存的底线;而此刻,在这间昏暗的出租屋里,它像一个沉默的见证者,见证着他正试图用另一种尺度,去丈量规则本身的缝隙,去搏一个模糊不清的未来。这双重身份带来的撕裂感,比任何公式都更复杂难解。
书桌上,那本厚重的房产测绘教材被一支颜色鲜亮得有些突兀的荧光笔划得密密麻麻。笔杆是明快的鹅黄色,握笔处已经被磨得光滑,上面还贴着一个小小的、手写的标签:“重点必读!——妈妈”。这是母亲特意寄来的,她退休前教了几十年语文,最擅长用这种醒目的颜色给学生划重点。此刻,这支饱含母亲心意的笔,正被儿子用来攻克完全陌生的技术堡垒。
旁边放着一个拆开的快递纸箱,里面塞满了印着“林记百货”Logo的零食。几罐红牛饮料像列队的士兵整齐排列,几桶老坛酸菜牛肉面散发着熟悉的酱料包气味。最引人注目的是几个独立小包装,透明的塑料袋里,安静地躺着几块深棕色的饼干——每一块都被精心做成了道尺的形状,尺身上的刻度甚至都用糖霜勾勒了出来,旁边印着几个可爱的卡通字:“误差小于1mm,加油!”
手机屏幕亮着,放在摊开的教材上,正进行着视频通话。屏幕上,父亲林建国那张被岁月和西北风沙雕刻得棱角分明的脸占据了大部分画面,背景是灯火通明、货架林立的“林记百货”超市。他手里正拿着一包和林野桌上同款的“道尺饼干”,兴致勃勃地展示着。
“……看见没?你老子我设计的!‘考证加油包’!主打产品!”父亲的声音洪亮,带着一种超市老板特有的推销腔调,穿透屏幕,“红牛提神醒脑,泡面管饱顶饿,这个饼干,”他特意把饼干凑近镜头,那糖霜勾勒的道尺轮廓清晰可见,“精神食粮!吃了它,考试就跟咱量轨距一样,分毫不差!怎么样?创意不错吧?”
林野看着屏幕上父亲得意洋洋的脸,又看看桌上那几块憨态可掬的“道尺饼干”,连日来的紧张和心头那份伪造证明带来的阴霾,被一股温暖的、带着烟火气的力量冲淡了些许。他忍不住笑了,笑容扯动了脸上疲惫的肌肉:“爸,你这……也太夸张了吧?把道尺做成饼干?”
“夸张啥?这叫实用!这叫精神支持!”父亲瞪着眼,“你妈非说幼稚,我看挺好!咱铁路子弟,就得有咱的特色!卖得还不错呢,今天刚上架,隔壁李婶就给她家考研的闺女买了两包!”
“你就听他吹吧!”母亲的声音从屏幕外插了进来,带着笑意。很快,她的脸也挤进了镜头,头发一丝不乱,眉眼温和,“儿子,别光吃那些没营养的。妈给你寄的卤牛肉干呢?放冰箱里了没?复习饿了就垫垫肚子,比泡面强。笔好用吗?重点都划了没?”
“好用,妈,都划着呢。”林野拿起那支鹅黄色的荧光笔晃了晃,“牛肉干也收到了,放心吧。” 他心底涌起一股暖流,父母的关切如同无形的丝线,从遥远的西北小城,跨越千山万水,牢牢地系在他身上,给了他在这陌生都市孤身奋战的力量。
“这就对了!”父亲的大嗓门又响起来,“我跟你说,儿子,别有压力!考过了,是咱老林家祖坟冒青烟!考不过,卷铺盖回来!超市里给你留个最好的位置,咱不差那口饭!你妈那退休金够养活咱仨了!”他半开玩笑地说着,豪气干云。
“去你的!儿子这还没考呢,你就说泄气话!”母亲嗔怪地拍了父亲胳膊一下,转回头对着镜头,语气温柔而坚定,“小野,别有负担。咱尽力就行。妈知道你心里有主意,想走自己的路。家里永远是你的退路,但妈更希望你能飞得高,飞得稳。累了,就想想家里,想想你爸鼓捣的这堆不靠谱的‘加油包’。”她笑着指了指父亲手里的饼干。
“哎,怎么就不靠谱了?”父亲不服气地嘟囔。
就在这时,超市背景音乐的声音陡然清晰起来,盖过了父母的拌嘴。一个流行女歌手清亮的声音正唱着旋律熟悉的歌,歌词却被篡改得面目全非:
“……不婚不育保平安,自由自在赛神仙!考证赚钱是王道,自己买房最牢靠!何必困在围城里,一人吃饱全家好!……”
这魔性的改编歌词,配上原本抒情的旋律,充满了荒诞的喜感。林野和屏幕里的父母都愣住了。
“噗嗤——”林野第一个没忍住,笑出了声。
“这谁放的歌?!”父亲一脸错愕地回头张望。
母亲也笑得前仰后合:“哎哟喂……这……这都什么词儿啊?肯定是小刘那丫头搞的鬼!昨天还问我知不知道现在年轻人流行什么梗……”
小小的手机屏幕里,父母哭笑不得的脸庞,超市明亮的灯光,还有那荒腔走板却又莫名贴切的改编歌曲,交织成一幅无比鲜活、充满烟火气的画面。林野笑得眼泪都快出来了,连日积压在胸口的沉郁,仿佛被这魔性的歌声和父母的温情冲开了一道缝隙。他擦着眼角笑出的泪花,心头那点关于伪造证明的忐忑不安,暂时被这浓得化不开的亲情和生活的荒诞喜剧冲到了角落。
“爸,妈,”他笑着,声音带着笑过之后的轻松,“这歌……还挺提神!我复习了!你们也早点休息!”
挂断视频,出租屋里重新安静下来。桌上,母亲寄来的荧光笔散发着柔和的光,父亲设计的“道尺饼干”安静地躺着。窗外,渝都的霓虹开始次第亮起,将这个巨大的城市点缀得流光溢彩。林野深吸一口气,再次翻开那本划满重点的教材。书页翻动的声音在寂静中格外清晰。
他拿起一块“道尺饼干”,饼干粗糙的质感摩擦着指尖。他轻轻咬了一口,甜腻中带着点微苦,像极了生活的滋味。目光落在教材复杂的公式上,又瞥向静静躺在桌角的gt0719道尺。钢轨的冰冷坚硬,房产图纸的精密线条,父母隔着屏幕的笑脸,打印店老板浑浊而洞悉的眼神,口袋里那份带着虚假温热的证明……
无数个画面在脑海中碰撞、交织。
他拿起笔,在那行“道尺量钢轨,量尺量人心,误差都是人说了算”的旁边,用力地添上一句,笔迹深深嵌入纸背:
量天量地,量不过人心。但路,总得自己趟过去。
放下笔,他打开教材新的一页,台灯的光晕稳定地笼罩着书页,也笼罩着他年轻而紧绷的侧脸。窗外的城市灯火在窗帘缝隙里明明灭灭,像无数窥探的眼睛,也像遥远模糊的希望。这双重人生,这趟在规则缝隙里穿行的冒险,才刚刚启程。前路是深不可测的迷雾,而他唯一能握紧的,只有手中这把来自西北风沙、编号gt0719的道尺,和心底那份不肯熄灭的微光。寂静的出租屋里,只剩下书页翻动的沙沙声,坚定而执着,如同一个孤独旅人的脚步,在无垠的夜色中,一步步踏向未知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