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紫麻的雷芝 作品

第389章 发展再跨越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现场,夏澜突然关闭了精心准备的ppt。她举起一块来自新村的陶片,在各国代表疑惑的目光中将其摔向地面。碎片飞溅的刹那,全息投影瞬间笼罩会场——陶片裂痕化作数据流,展示着新村七年来的经济曲线;飞散的碎屑变成星辰,标记着全球合作网点;而那块最大的残片,正实时传输着王老爷子在火星模拟基地拉坯的画面。

"这就是我们的发展报告。"夏澜踩过满地碎陶,"每一步跨越,都从破碎开始。"

当spacex的货运飞船搭载着新村陶土升空时,谁也没想到这会是场产业革命的开端。nAsA直播画面里,宇航员正用王老爷子设计的微型陶轮制作太空器具。失重环境下,釉料形成奇特的星云纹路,而周婶配方的太空药茶,竟解决了长期失重导致的骨质流失问题。

地球上的"星际非遗工坊"同步爆红。游客们体验着模拟太空环境创作,成品通过量子检测仪与太空站作品比对。最疯狂的是"宇宙盲盒"——花298元就能随机获得太空或地球烧制的陶器,收藏家们为集齐"天地套系"豪掷千金。

"这不科学..."材料学家盯着太空陶的分子结构图。王老爷子叼着烟斗冷笑:"在老子这儿,玄学就是科学。"

瑞士钟表匠参观量子计算中心时,发现中国团队在用奇怪的方式"驯服"量子比特——屏幕上跳动的不是代码,而是王老爷子拉坯的手部建模。"每个不稳定态,"工程师解释,"都对应着老人三十年前某次失误。"

这套"非遗量子算法"震惊学界。当传统工艺的模糊性被转化为概率优势,新村的冰裂纹研究竟解决了量子纠错难题。更绝的是周婶的"混沌药方数据库",通过模拟千万种错误配伍,意外发现137种新型抗生素。

"你们管这叫非遗?"诺贝尔奖得主颤抖着抚摸陶土量子芯片。夏澜笑着更正:"我们叫它'祖传黑科技'。"

《财富》论坛上,夏澜发布的新经济模型引发哗然。大屏显示着新村独特的"幸福曲线"——村民幸福感与人均gdp在突破10万元后竟然脱钩,却在"疼痛指数"上升时同步飙升。

"看这个。"她放大张叔的轮椅改装日志。每次技术创新都对应着一段痛苦记录:褥疮催生了透气坐垫,失眠逼出夜视功能,甚至抑郁情绪都转化为安全警报系统。"我们卖的不是产品,是转化的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