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文化融合(第2页)
最疯狂的是一位程序员买下扫帚后,被带到山顶参与"星空清扫"仪式——用特制扫帚收集流星尘埃,最终获得嵌入陨石粉的纪念徽章。他的直播视频让这条产品线预约排到半年后。
藏在药草园深处的白房子引发好奇。挂牌"记忆诊所"的门内,周婶正为柏林来的老教授沃尔特"问诊"。
"您说怀念母亲做的酸梅汤..."周婶从百子柜取出乌梅、山楂,"但真正想找回的,是这个吧?"她突然哼起首德国民谣。
老教授瞬间泪崩。系统根据他的微表情和心率,调配出触发深层记忆的香气与音律。当他离开时,带着的不只是药包,还有段私人定制的"母亲记忆之旅"——根据他碎片化的描述,Ai重现了1950年代柏林厨房的场景。
"这不科学!"心理学专家在体验后惊呼,"但确实有效..."现在,"记忆诊疗"已成为新村最昂贵的隐形产品,需提前一年预约。
传统博物馆的"请勿触摸"在这里被彻底颠覆。当小男孩乐乐伸手去摸展柜里的冰裂纹花瓶时,警报没响,花瓶反而"咔"地裂成两半——原来是特制仿品,内藏陶艺入门工具。
"你弄坏了它,"突然出现的王老爷子板着脸,"就得学会修好它。"三小时后,乐乐捧着自己金缮的作品离开时,老人偷偷在裂缝里画了个笑脸。
这种"破坏式体验"延伸至每个角落——撕扯织布机上的半成品会触发纺织课程,踩踏特定地砖能唤醒古代商贩的全息投影。差评?不存在的。官网上最火的标签正是#求被王爷爷骂#。
尾声:文化的呼吸
深夜的数据中心,夏澜审视着当日情感分析图。代表"文化共鸣"的橙色光点密集分布在各个非规划节点——游客在厕所隔间发现的古诗涂鸦,迷路时偶遇的民间艺人,甚至是被暴雨困在柴房后,与村民共享的那碗野菜粥。
"所有刻意安排,都不及一次意外相逢。"她删除了明天原定的表演流程表,改为发放200个"空白相遇券",让村民随机邀请游客回家吃饭。
月光穿过传习塔的冰裂纹花窗,在地上投下粼粼光斑。夏澜想起王老爷子昨天的话:"文化啊,就得像这窑火,该旺时旺,该闷时闷,强吹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