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紫麻的雷芝 作品

第352章 人才再汇聚

暴雨初歇的清晨,新村人才公寓前的电子屏滚动播放着当日安排。夏澜站在落地窗前,看着那些年轻面孔撑着伞匆匆而过——有拎着设备箱的农学博士,背着画板的美院高材生,甚至还有推着行李箱的外籍专家。他们胸前的智能工牌在雨幕中闪着微光,像一群迁徙的萤火虫。

"第七批'归巢计划'人才今早全部到岗。"林小雨递上平板,上面显示着实时人才分布热力图,"农创团队已经下田了,非遗组的在和王老爷子吵架..."

夏澜轻笑出声。她太了解那些年轻人的冲劲——上周刚来的海归设计师小林,就因为坚持要把火箭元素融入陶艺,气得王老爷子摔了三天茶杯。可今早老人却偷偷问她:"那小子说的3d打印...真能还原冰裂纹?"

人才广场中央的"创意碰撞馆"正上演着激烈辩论。夏澜刚推门进去,就被扑面而来的声浪淹没——左边是传统派村民举着手工农具据理力争,右边是科技派青年挥舞数据图表,中间还有几个"改良派"在两边调和。争论焦点是即将上马的"无人果园"项目,双方在自动化与人工管理的平衡点上僵持不下。

"夏总!"项目负责人徐明像看到救星,"您来定夺..."

夏澜没有立即表态。她走向展示台,将王老爷子常用的雕花刀与最新款的激光雕刻机并排摆放:"三天后,我要看到它们合作的作品。"

这个看似不可能的挑战,在72小时后惊艳了所有人。王老爷子徒弟制作的梨花木底座上,激光雕刻的航天纹样与传统雕花浑然一体。最绝的是触摸机关——轻抚传统部分会播放匠人讲解,触碰科技区域则显示三维分解图。

"这叫'传承者'系列。"设计师小林兴奋地介绍,"我们扫描了王老2000多刀的手部动作数据..."

王老爷子没说话,只是摘下老花镜反复端详作品。突然,他掏出随身五十年的刻刀塞给小林:"小子,教你个绝活..."

这种代际碰撞在新村已成常态。食堂里,农学博士与老农共用的智能餐盘能自动分析营养搭配;实验室中,周婶的祖传配方被转化成分子结构图;连民宿前台都坐着"老少配"——大学生用App办理入住,银发阿姨则负责教客人用古法熏香助眠。

人才汇聚的化学效应在"太空非遗"项目中爆发。当航天工程师遇到民俗学者,当程序员结对老艺人,那些曾被视作天方夜谭的想法纷纷落地:Ar技术还原失传的"窑变"技法,区块链存证非遗传承谱系,甚至开发出能感知创作者情绪的智能雕刻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