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紫麻的雷芝 作品

第312章 资金监管,确保安全(第2页)

会议结束后,村民们的态度明显转变。李德福甚至主动留下来,帮夏澜整理档案。但夏澜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第二天,夏澜在检查一批钢筋的送货单时,发现价格比市场均价高出8%。她立即叫停付款,召集采购小组重新询价。

"夏经理,这价格是包含运输费的。"负责采购的村会计老赵解释,"咱们村路远,运费高很正常。"

夏澜调出手机里的物流平台报价:"同样的距离,专业物流公司报价比这低15%。"

老赵脸色变了:"这...供应商是我表弟,他拍胸脯保证是最低价了..."

"赵会计,重建资金是老百姓的救命钱。"夏澜语气平静但坚决,"请您表弟按市场价重新报价,否则我们只能换供应商。"

这件事在村里传开后,"阳光账本"的威信大大提升。村民们发现,这个看似柔弱的城里姑娘,在钱的问题上寸步不让。

随着重建工作推进,资金压力越来越大。当工程完成60%时,预算已经用掉了75%。夏澜连夜重新核算,发现必须压缩非必要开支才能撑到最后。

"外墙装饰可以简化,景观绿化延后实施..."她在笔记本上列出可以调整的项目,但核心的房屋重建和质量标准绝不降低。

就在这时,一个意外惊喜降临。县审计组例行检查后,将村子的"阳光账本"作为典范上报,省电视台专门来做了一期报道。节目播出后,省里追加了200万专项资金,几家爱心企业也主动捐赠建材。

最让夏澜感动的是村民们的反应。看到资金紧张,王翠花带头组织捐款,甚至拿出了珍藏多年的嫁妆钱:"钱放在夏经理手里,我放心!"

短短三天,村民自筹资金达到48万元,远超预期。夏澜将这些款项也纳入"阳光账本",每一分去向都公示得清清楚楚。

重建进入尾声时,一场突如其来的考验降临。县纪委接到匿名举报,称夏澜在重建工程中收受回扣。纪委调查组第二天就进驻村子。

会议室里,调查组长面色严肃:"夏澜同志,请解释这三笔采购为什么选择最贵的供应商?"

夏澜从容地打开"阳光账本",调出当时的比价记录和决策过程:"这家虽然单价高5%,但提供三年质保,其他两家只保一年。这是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的。"

调查组查阅了所有档案,访谈了二十多位村民,甚至随机抽查了几户的补偿款到账情况。三天后,调查组长在村民大会上宣布:"'阳光账本'是我见过最规范、最透明的村级资金管理系统,夏澜同志经手的所有资金分毫不差。"

全场响起热烈掌声。夏澜站在台上,看着村民们信任的目光,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地。

重建竣工典礼上,县长特意表扬了资金监管工作:"1000多万资金,零差错、零投诉、零信访,这才是真正的阳光工程!"

活动结束后,夏澜独自走在焕然一新的村道上。夕阳将新铺的青石板路染成金色,远处传来孩子们在新校园里的欢笑声。王翠花从后面追上来,塞给她一个小布包。

"这是?"夏澜打开,里面是一本手工装订的小册子——村民们用最朴实的方式,将"阳光账本"的每一页都抄录下来,最后写上:"民心所向,账本为证。"

夏澜摩挲着粗糙的纸页,眼眶微微发热。她知道,这本简陋的手抄本,比任何奖状都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