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紫麻的雷芝 作品

第311章 技术赋能,提升效率(第2页)

一周后,连最顽固的李叔都成了系统的忠实用户。那天夏澜路过工地,看见老石匠正举着平板电脑,用激光测距功能检查墙面垂直度。

"夏经理,这玩意儿比吊线锤准十倍!"李叔兴奋地展示测量结果,"你看看,误差不到1毫米!"

他拉着夏澜看他刚学会使用的另一个功能——通过扫描砖块二维码,可以查看生产批次和强度数据。"以前全凭手感,现在连砖头啥时候烧的都知道,再也不怕用到次品了!"

数字化管理带来的效率提升肉眼可见。原本需要半天时间的材料申领流程,现在几分钟就能完成;进度汇报从原来的层层汇总简化为实时更新;问题处理时间缩短了70%。重建进度条从落后15%变为超前10%。

但夏澜并不满足于此。在重建进入第三周时,她引入了更先进的技术——vr全景预览。

"李婶,戴上这个眼镜。"夏澜帮李婶调整vr设备,"看看您的新家。"

李婶小心翼翼地戴上眼镜,突然惊叫一声,差点摔倒,幸好被旁边的人扶住:"哎哟我的妈!这咋真进屋了呢!"

通过vr技术,村民可以"走进"尚未建成的房屋,提前体验新家的布局。这一创新立刻引爆了村民的热情,大家排队体验,并提出许多宝贵意见。王翠花发现厨房窗户太小,当场要求调整;李叔则通过vr发现了楼梯转角的设计缺陷,避免了后续返工。

"这比看图纸明白多了!"李叔摘下眼镜,感慨万千,"我干了一辈子石匠,没想到临老还能'穿墙'看看没盖好的房子。"

技术赋能让重建工作如虎添翼。原计划三个月的工程,在第六周就接近尾声。当县长带队来视察时,面对几乎完成的重建工程,惊讶得合不拢嘴:"你们是不是偷偷多请了施工队?"

夏澜笑着指向指挥中心的大屏幕:"这就是我们的秘密武器。"

屏幕上,"重建通"系统显示着实时数据:累计完成98.7%的工程量,节省建材成本12.3万,零重大安全事故,村民满意度97.5%...

县长仔细查看系统,突然问道:"这个系统,能在其他地方用吗?"

夏澜点点头:"我已经让技术团队做了通用版,任何重建项目都可以快速部署。"

"太好了!"县长拍板,"下个月全县灾后重建会议,你来主讲这套系统!"

会议结束后,夏澜独自走在焕然一新的村道上。夕阳将新建的白墙黛瓦染成金色,远处传来村民们的谈笑声。路过王翠花家时,她看见这位曾经的"科技小白"正举着手机,教邻居如何使用App查看自家重建进度。

"夏经理!"王翠花兴奋地招手,"我刚学会怎么在系统里写感谢信,您收到了吗?"

夏澜掏出手机,果然看到一条新消息:【王翠花:感谢夏经理带来高科技,让我这老太婆也时髦了一把!新家比原来还好,等您来喝乔迁酒!】

她微笑着回复了一个笑脸表情,继续向前走去。技术或许冰冷,但它赋能的人情温暖,才是重建最珍贵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