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市场调研,精准定位
清晨的阳光透过村委会的玻璃窗,洒在夏澜面前的十份不同版本的调查问卷上。她揉了揉酸胀的眼睛,端起已经凉透的茶水抿了一口。省里的乡村振兴现场会结束后,她带回了一个关键启示——乡村旅游不能靠"拍脑袋",必须用数据说话。
"夏书记,您要的游客登记表我都整理好了。"大学生村官小林抱着一摞资料走进来,轻轻放在桌上,"这是最近三个月的,一共286份。"
夏澜抽出最上面一份,是位上海游客填写的,在"意见建议"栏潦草地写着:"风景不错,但带孩子没什么可玩的,半天就逛完了。"
她又翻了几份,类似的评价反复出现:"项目太少"、"体验单一"、"适合拍照但留不住人"...夏澜的笔尖在笔记本上轻轻敲着,若有所思。
"小林,你去把陈主任和老支书请来,再叫上杨大嫂和李强。"她突然抬头说道,"咱们得好好研究一下游客究竟想要什么。"
半小时后,村委会的小会议室里坐满了人。夏澜把投影仪连接到电脑,屏幕上显示出一张统计表:"这是最近三个月游客的基本情况,大家看出什么问题了吗?"
老支书戴上老花镜,眯着眼看了半天:"这...年轻人居多?"
"对!25-40岁游客占68%,但我们的项目大多是静态展示,比如文化展览馆、古井参观,缺乏互动体验。"夏澜切换到下一页,"更关键的是,亲子家庭占比35%,但我们几乎没有针对儿童设计的活动。"
杨大嫂恍然大悟:"难怪总听带孩子的游客抱怨没意思!"
"所以,我打算做一次全面的市场调研。"夏澜拿出一叠打印好的问卷,"从今天起,每个游客都要填写这份详细的调查表,内容包括出行方式、停留时间、消费项目、满意度评价等。"
返乡创业的李强皱了皱眉:"这么复杂的表,游客愿意填吗?"
夏澜早有准备:"所以我们准备了些小礼物——杨大爷编的迷你竹编挂件,填问卷就送一个。"
会议结束后,夏澜立刻行动起来。她兵分三路:自己负责高端游客深度访谈;小林带领大学生志愿者做普通游客问卷调查;李强则负责网络舆情分析,收集各大旅游平台上的评价和建议。
第一天的调研就遇到了困难。许多游客匆匆忙忙,不愿意花时间填表;有些老人不会写字;还有的随便勾选应付了事。晚上汇总时,夏澜发现回收的50份问卷中,有效问卷只有23份。
"这样不行。"她盯着数据摇头,"得换个方式。"
第二天,夏澜改变了策略。她在游客中心设立了一个温馨的"意见角",摆上热茶和小点心,邀请游客边休息边聊天,由工作人员代为记录意见。同时,她还设计了一个简易版的电子问卷,生成二维码贴在各个景点,游客扫码两分钟就能完成。
效果立竿见影。周末两天,他们就收集了158份有效问卷。夏澜和小林熬了一个通宵,将数据录入excel,用各种图表进行分析。
周一早晨,当村干部们看到夏澜制作的《云溪村游客需求分析报告》时,都惊讶得说不出话。十几页的ppt里,不仅有详尽的统计数据,还有直观的饼图、柱状图、趋势线,甚至根据不同游客类型建立了"用户画像"。
"大家看,"夏澜指着屏幕上的图表,"亲子游客户最不满的是'缺乏参与感',他们希望孩子能动手体验;年轻人则觉得我们的项目'不够潮',拍照打卡点太少;而中老年游客普遍反映休息区不足,步行道太陡..."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这些村干部们第一次如此清晰地看到游客眼中的云溪村,那些被忽视的需求和未被满足的期待。
"所以,我建议针对不同游客群体,开发差异化产品。"夏澜翻到下一页,展示她设计的解决方案:
针对亲子家庭——"小小农夫"体验项目:开辟一小块农田,让孩子体验播种、浇水、采摘;设置萌宠喂养区,小鸡小鸭让小朋友亲近;增加石磨豆浆、捏糍粑等食物diy活动。
针对年轻游客——"网红打卡"升级计划:在保留原生态的前提下,设计七处特色拍照点,如"仙女秋千"、"竹编彩虹桥"等;开发Ar寻宝游戏,扫描特定景点解锁虚拟礼物。
针对银发群体——"慢生活"养生之旅:提供茶园品茗、中药足浴、山野散步等舒缓活动;开设怀旧工坊,重温老物件背后的记忆。
夏澜讲得口干舌燥,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观察大家的反应。老支书眉头紧锁,陈主任若有所思,杨大嫂则一脸兴奋。
"夏书记,"老支书终于开口,"这些想法都挺好,但得花多少钱啊?村里现在虽然有点收入,可也经不起大折腾。"
夏澜早有准备:"我算过了。'小小农夫'项目可以利用现有的菜地和家禽,只需增加些安全防护设施,预算不超过2万;打卡点建设用村民自己的手艺,材料就地取材,1.5万足够;慢生活项目更是几乎零成本,关键是服务设计和包装。"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更重要的是,这些项目能显着提升客单价和停留时间。根据周边景区的经验,好的体验项目能让游客人均消费增加50%以上,过夜率提高30%。"
数据最有说服力。村干部们交头接耳一番后,一致同意试点夏澜的方案。
接下来的一周,云溪村变成了一个热火朝天的大工地。夏澜亲自指挥,将村委会后面闲置的半亩地改造成"小小农场",围上低矮的竹篱笆,分成种植区、喂养区和手工区。李强带着几个年轻人设计Ar游戏,在七仙女井、状元桥等景点设置虚拟打卡点。杨大嫂则组织妇女们排练怀旧情景剧,重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乡村生活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