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新品推广(第2页)
"您老见多识广,给评评理?"
老村长将信将疑地咬了一小口,皱纹慢慢舒展:"甜...真甜..."他又咬了一大口,"比咱种的甜多了!"
这个场景被特意请来的县报记者拍下。随着一篇《老兵试吃新品种,赞不绝口》的报道见报,风向开始微妙变化。第三天,更重磅的消息传来——县农业局要来人考察!
吉普车开进村时,夏澜正在试验田里忙碌。局长是个胖乎乎的中年人,一下车就直奔"锦绣金紫"田,摘下一穗生啃起来。
"好!好!"他满嘴玉米粒,含混不清地赞叹,"甜度高,口感糯,省里肯定重视!"
随行的技术员忙着测数据、拍照片,最后郑重宣布:"无基因改造痕迹,是优质自然变异品种!"
原来,这是沈毅临走前安排的"后手"——他早就料到新品种推广会遇到阻力,特意联系了农业局的老战友。这份未雨绸缪的体贴,让夏澜心头涌起一股暖流。
官方认证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当天下午,村委会门口就排起了长队——都是来领种子的。夏澜把每个人的地块、面积登记得清清楚楚,承诺全程技术指导。
"排队!排队!"张小虎神气活现地维持秩序,"一人限领二十粒!"
最让夏澜意外的是李婶。老太太趁没人时溜进办公室,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阿桃...俺...俺错了..."布包里是她在后院种的那几穗"锦绣金紫",个个饱满壮实。
"李婶..."夏澜刚开口,就被老太太打断。
"俺明天就带着去集市!"李婶突然挺直腰板,"让那些长舌妇看看,啥叫科学种田!"
夏澜眼眶一热。这个转变比任何官方认证都珍贵。她连夜帮李婶准备了展示板,还画了简易种植流程图。
第二天,李婶的"个人展"在集市引起轰动。她穿着最体面的蓝布褂子,站在自制的展台后,向围观者讲解种植要点。当有人质疑时,老太太一瞪眼:"县里都认证了,你比局长还懂?"
夏澜站在人群外围,看着这个曾经大字不识的农妇,如今侃侃而谈光合作用和土壤ph值,嘴角不自觉上扬。这才是真正的技术推广——不是强迫接受,而是让事实说话,让受益者成为传播者。
一周后,推广形势彻底逆转。王铁柱从王家沟捎来口信,说他们村一半的地要改种"锦绣金紫";李家集的妇女组派人来取经;连最保守的马家洼都派了代表团...
夏澜站在试验田边,望着绿油油的幼苗,长舒一口气。突然,胸口传来一阵刺骨寒意!银锁毫无征兆地结了一层霜,冷得她一个激灵。
远处山坡上,白发老者手中的仪器指针疯狂摆动。他颤抖着翻开泛黄的笔记本,其中一页用血红字迹写着:
"推广期=能量峰值=最佳收获时机"
老者金属化的手指兴奋地敲击着这一行字,电子眼中红光闪烁:"终于...终于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