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第2页)
归京途中,每经过一处村镇,谢渊都会停下马车。他走进破旧的茅屋,倾听百姓含泪诉说地契被夺的悲惨遭遇;他来到幽暗的工坊,接过匠人布满老茧的手递来的血书。这些泛黄的纸页、模糊的指印,都被他小心翼翼地粘贴在画卷相应位置。当马车驶入京城城门时,这幅图已不再是简单的笔墨勾勒,而是一本沉甸甸的罪证之书,每一页都浸透了匠人的血泪与冤屈。
东宫书房内,檀香袅袅。萧栎展开《江南民瘼图》,目光在斑驳的墨痕间缓缓游走。突然,他的手指停在画卷角落,声音微微发颤:"此乃当年太孙出阁时,朕与你共拟的《匠人保护律》残页纹路。" 谢渊心中猛地一震,凑近细看,果然发现那熟悉的纸张纹理,与记忆深处那份夭折的律法文书如出一辙。
往事如潮水般涌来。那年他们在太学,年轻气盛,怀着满腔热血伏案疾书,立志要用律法为天下匠人撑起一片庇护的天空。然而,朝堂波谲云诡,律法尚未推行,便被束之高阁。此刻看着这残页纹路,两人相视而笑,笑容中既有对过往理想夭折的惋惜,也有对当下使命的坚定。
"御史台当为匠人执剑,宗人府必为律法张目。" 萧栎的声音坚定有力,在书房中久久回荡。案头的墨梅盆景正吐出新蕊,暗香浮动,仿佛在回应着这份承诺。谢渊望着那点点梅色,苏轼的诗句在心中回响:"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一股豪情在胸中激荡,他知道,这场与魏王府的斗争,就像梅花在寒冬中绽放,虽历经风霜刀剑,却终将迎来属于正义的春天。
片尾
戌时三刻,京城的天空飘起细雪,雪花如柳絮般轻盈地落在谢渊的肩头。他站在御史台门前,手中的《江南民瘼图》已被反复摩挲得微微发皱。雪花落在纸页上,很快融化成水,与墨痕、血迹交织在一起,仿佛是天地也在为这些冤屈流泪。远处零星的爆竹声传来,在寂静的夜空中显得格外突兀,提醒着这是除夕之夜,可谢渊的心中却无半点喜悦,只有沉甸甸的责任。
暗卫匆匆赶来,递上一封密信。谢渊展开,萧栎的字迹力透纸背:"明日早朝,当以此图为剑,斩尽奸邪。" 他将密信收入怀中,转身走进御史台。室内,那盏常明的灯笼在风雪中摇曳,昏黄的光晕照亮墙上悬挂的獬豸画像,也照亮了他眼中燃烧的坚定。
雪越下越大,天地间一片苍茫。谢渊铺开画卷,再次审视每一处细节,仿佛能看见无数匠人从画卷中走出,向他诉说着冤屈。他握紧拳头,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定要让这张图成为魏王府的催命符,让正义的阳光,照亮这被黑暗笼罩已久的人间。而那盆墨梅,在御史台的角落静静绽放,恰似律法之花,在寒冬中坚守,等待着春天的到来,等待着万恶的黑暗被彻底驱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