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灯轻剑斩黄泉 作品

第172章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第2页)

王景隆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不断滚落,滴在他引以为傲的孔雀补服上,晕开深色的痕迹。"陛下,这... 这都是谢渊的栽赃!" 他慌乱地挥舞着笏板,却不小心碰掉了朝冠上的玉珠,珠子在金砖地面上骨碌碌地滚动,清脆的声响更添几分紧张。他下意识地去捡,却在弯腰时露出内衬上与魏王府私军相同的云雷纹暗绣。

谢渊冷笑一声,又取出一叠用靛青丝线捆扎的泛黄信件:"这是从魏王府书房暗格里找到的密信,每封信的封口都用了与王大人相同的靛青染料。" 他将信件呈给永熙帝,指尖抚过信纸上萧烈歪斜的字迹,"陛下,这些信件清楚记录了萧烈如何用匠人血税购置兵器,如何与鞑靼约定里应外合。铁证如山,容不得半点抵赖!"

永熙帝猛地将信件摔在龙案上,龙案上的镇纸被震得跳起来,撞翻了一旁的茶盏,茶水在罪状诏上蜿蜒成河。"王景隆,你还有何话说?" 帝王的声音里满是震怒与失望,冕旒剧烈晃动,仿佛预示着一场即将到来的风暴。

王景隆 "扑通" 一声跪倒在地,浑身筛糠般颤抖,蟒纹补服沾满了金砖地面的灰尘:"陛下饶命!臣... 臣也是被萧烈胁迫的啊!" 他的声音带着哭腔,不断磕头,额头很快渗出鲜血,却引不来丝毫同情。有官员偷偷别过脸去,而谢渊则死死盯着这个曾经道貌岸然的佞臣,眼中燃烧着怒火。

片尾

戌时三刻,暮色如墨,笼罩着御史台。谢渊坐在案前,面前摊开着新收集到的证据,案头的油灯在穿堂风中摇曳不定,将他的影子投射在墙上,时而拉长,时而缩短,宛如他这跌宕起伏的查案之路。他轻轻抚摸着《漕运血账》,指尖触到那些被水泡得发皱的字迹,仿佛又看到了运河上漂浮的匠人尸体,听到了他们家人撕心裂肺的哭喊。那些画面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成了他深夜难眠的梦魇。

"大人," 一名玄夜卫匆匆而入,甲胄碰撞声打破了室内的寂静,"江南传来消息,王景隆的党羽正在销毁证据。"

谢渊眼神一凛,迅速起身,腰间的獬豸佩在烛光下泛着冷光,仿佛也在为即将到来的战斗而蓄势。他披上那件已经洗得发白的官袍,上面还留着在宗人府火场扑救时被烟熏火燎的痕迹。"备马!这次,绝不能再让他们得逞。" 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走出房门,秋风裹挟着寒意扑面而来,卷起地上的落叶,却吹不散他眼中的坚定。

夜色中,御史台的灯笼次第亮起,昏黄的光晕照亮了谢渊远去的背影。这场与奸佞之臣的斗争,远未结束。但他坚信,只要律法尚存,正义终将战胜邪恶,那些沾满匠人鲜血的罪人,必将受到应有的惩罚。而他,也将继续背负着万千匠人的期望,在这条充满荆棘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