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灯轻剑斩黄泉 作品
第119章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第2页)
申时初刻,王师凯旋的旌旗掠过居庸关。谢渊捧着降表站在太庙丹墀,泰昌帝亲书的 "铁骨冰心" 匾额在暮色中泛着冷光。永熙帝接过降表,见 "清君侧" 三字的泥金下,隐约透出 "烈" 字火印 —— 那是魏王府私铸的印记。
"焚了。" 永熙帝的声音混着太庙的松烟,"让太祖看看,逆贼如何拿匠人骨血写降表。"降表在火盆中卷曲,弩机图上的 "丙巳" 编号渐渐模糊,却在青烟中幻化成砖窑匠人的身影:有的攥着断指刻范,有的抱着未满月的孩儿,有的背着被强征的战马...... 谢渊忽然想起,七年前父亲血谏砖窑时,衣袍上染的正是这种砖窑红土。
片尾:
酉时初刻,太庙的长明灯次第亮起。谢渊独坐功臣阁,案头摆着从可汗金帐缴获的鎏金酒器,内壁的 "丙巳初一" 在灯影里明明灭灭。他忽然听见廊下传来低哑的哭声,是随征的匠人子弟在擦拭兵器,刀刃映着月光,竟与酒器刻痕的反光连成一片。
"大人," 陈虎捧着染血的绣春刀鞘,"这些酒器上的字,和我爹刻在范模上的记号一样。"谢渊抚过刀鞘上的断笏裂痕:"记住,今日的凯歌,是三百二十个匠人用断指刻出来的。" 他望向太庙外的星空,"等班师回朝,要在都察院立一面范模墙,把这些编号都刻上去 —— 让后世知道,大吴的胜仗,不是靠权谋诈术,是靠匠人骨头堆的。"
戌时三刻,太庙的更夫敲响梆子。谢渊望着降表焚烧后的余烬,忽然明白,这场破虏之战斩的不仅是逆贼的旌旗,更是斩开了蒙在律法上的尘埃。当鎏金酒器的刻痕在史册中定格,当降表青烟里的匠人身影渐渐消散,那些被刻进酒器、写进降表、染进赭衣的血债,终将在律法的长卷上,留下 "清吏铁骨,匠人忠魂" 的永恒注脚 —— 而他,不过是替这些无声的冤魂,在凯旋的凯歌里,补上了一声迟到的控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