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灯轻剑斩黄泉 作品

第53章 典桑卖地纳官钱,明年衣食将何如

卷首语

《大吴会典?太府寺司职》载:"太府掌邦国财货,当谨出纳、杜奸弊。" 然皇城工地的工食银账册里,"折耗" 二字写尽贪墨嘴脸;越州商船的货单中,锦缎香料暗藏通敌密码。谢渊摩挲着泛黄账册,忽见银牌、竹筹、密令如寒梅三弄,次第揭开官商勾连的黑幕 —— 当 "典桑卖地" 的民脂民膏化作私军饷银,且看这小小银牌如何牵出二十年贪腐迷局。

典桑卖地纳官钱,明年衣食将何如

永熙三年五月初一,未时初刻。工部值房内檀木案几上,八本烫金账册堆叠如小山,谢渊挽起藏青色广袖,指尖蘸着朱砂在泛黄纸页间游走。狼毫笔锋突然顿住,墨迹在 "元兴二十年冬?工食银折耗" 处晕染开来,七万两白银的数字刺得他瞳孔微缩 —— 这个数字,竟与越州鸿远号同年锦缎进口量分毫不差。

"大人,这香料清单......" 书童福生的声音陡然发颤,从账册夹层抽出的宣纸薄如蝉翼。"龙涎香十斤" 的蝇头小楷旁,"右曹王崇年" 的朱批鲜红欲滴。谢渊将清单凑近鼻尖,龙涎香特有的冷冽气息混着墨香扑面而来,与李邦彦宴席上那缕萦绕三日不散的香气如出一辙。他忽然想起父亲在天牢血书中的批注:"越州香非宴乐用,实乃通敌信。"

"大人!张三麻子的分赃账!" 福生猛地掀开油纸,三根竹筹滚落案上。竹节处包浆温润,显是常年摩挲所致,刻着的 "顺记" 二字笔锋凌厉,与城西砖窑典吏账本上的字迹竟如同一人所写。"每克扣一石粮,他得七钱银,余下三成入太府寺右曹。" 福生的指尖在竹筹刻度间颤抖,"这 ' 七三分成 ',与珊瑚笔架密令的条款......"

谢渊的指节骤然发白,账册上 "太府寺右曹核准" 的朱批在眼前扭曲变形。他想起三日前在李邦彦书房,瞥见的那方刻着北斗纹的砚台;想起王大柱背上纵横交错的鞭痕;更想起父亲临终前攥着的半片竹筹 —— 此刻手中这三根竹筹,分明是太府寺贪腐集团的分赃铁证。

日影西斜时,谢渊将张三麻子的银鱼牌置于舆图之上。牌背北斗纹缺了摇光星的图案,与玄夜卫卷宗里记载的襄王私军标记严丝合缝。当他翻开《太府寺官员名录》,十二名持有同类银牌的官员姓名跃然纸上,竟全部隶属负责工食发放的右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