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萧书生 作品

第六十九章皇帝怒斥番邦使者(第2页)

    “不知情?” 李新宇猛地一拍龙案,青玉镇纸跳起来半寸高,“那朕倒要问问,你们船上的火炮为何都刻着王室徽章?那些带着你们女王火漆印的文书,难道是废纸不成?”

    内侍总管李德全捧着一个鎏金托盘上前,盘里放着一叠泛黄的纸卷。索朅斯瞥见最上面那张羊皮纸,瞳孔骤然收缩 —— 那是去年女王给东南乾公司的密令,上面赫然写着 “凡遇盛唐天国商船,可酌情‘征用’其货物,必要时不必顾忌人命”。

    “索朅斯,” 李新宇的声音低沉下来,像暴风雨前的闷雷,“朕知道你们在南乾建了多少堡垒,杀了多少土邦王公。但朕告诉你,盛唐天国不是南乾。”

    他站起身,龙袍上的十二章纹在晨光中流转:“朕的祖父曾说,国虽大,好战必亡。但朕要加一句,国虽安,忘战必危。你们的舰队在南乾洋横行时,朕的水师正在操练;你们在非洲贩卖黑奴时,朕的火器营已造出了能打三里地的红衣大炮。”

    索朅斯的嘴唇哆嗦着,他忽然想起出发前见过的那幅世界地图 —— 盛唐天国的疆域像一片巨大的桑叶,而他们的岛国不过是片小小的桑叶。可女王和大臣们总说,这片桑叶看似庞大,内里早已腐朽。

    “陛下,” 他急中生智,从怀里掏出一个锦盒,“臣、臣有一物献上,此乃我薛布吉最新研制的蒸汽机模型,若陛下肯……”

    “不必了。” 李新宇摆了摆手,“朕的工部早已造出了水力织布机,江南织造局用它织出的丝绸,比你们的粗布好上百倍。倒是你们,连茶叶都种不出来,却敢在朕的土地上放肆。”

    兵部尚书秦岳上前一步,声如洪钟:“启奏陛下,福建水师已在澎湖列岛集结,广东水师也已封锁珠江口,随时可对来犯之敌予以痛击!”

    索朅斯的脸色惨白如纸,他知道,那些看似文弱的盛唐天国官员,骨子里藏着比他们更烈的血性。当年郑和下西洋,船队所到之处,万国来朝;如今,他们这些后来者,竟想在这片土地上撒野。

    “朕再给你说件事,” 李新宇缓缓坐下,手指轻轻敲击着龙案,“去年,你们的船队在蹵州海域撞沉了朕的册封船,还抢走了册封使携带的国书。朕派去交涉的官员,被你们的人打了回来。”

    他顿了顿,目光如炬:“但现在,蹵州国王的使者就在驿馆。他带来了蹵州上下的血书,请求朕出兵,将你们这些豺狼赶出蹵州。”

    索朅斯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了,他 “噗通” 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陛下饶命!陛下饶命!臣…… 臣回去后一定劝女王陛下悬崖勒马,再也不敢冒犯盛唐天国天威!”

    李新宇看着他狼狈的样子,眼神没有丝毫松动:“饶命可以,但朕有条件。第一,交出所有在海外的汉人奴隶,一个不少;第二,赔偿所有被劫掠的财物,包括沉船的损失;第三,在铴州城门外立一块石碑,刻上你们的罪行,警示后人。”

    他站起身,声音铿锵有力:“若你们办不到,朕的百万雄师,随时可以踏平你们的岛国!”

    索朅斯连连应诺,头磕得像捣蒜:“臣遵旨!臣遵旨!一定照办!一定照办!”

    李新宇挥了挥手,内侍上前将索朅斯架了出去。殿内恢复了平静,只剩下檀香依旧在空气中弥漫。

    “众卿,” 李新宇环视群臣,“番邦豺狼之心,昭然若揭。我们不能掉以轻心。传朕旨意,沿海各省加强戒备,增修炮台;工部加快研制新式火器;户部拨款,安抚被劫掠的百姓。”

    “臣等遵旨!” 文武百官齐声应道,声音震得殿顶的琉璃瓦都似在颤抖。

    李新宇望着殿外的天空,阳光正好,万里无云。但他知道,平静的背后,暗流涌动。那些远方的豺狼,绝不会轻易放弃。但他有信心,只要盛唐天国上下一心,定能抵御外侮,守护好这片锦绣河山。

    三天时间转瞬即逝。索朅斯果然带着他的人离开了盛唐天国海域,也送回了部分汉人奴隶,但仍有不少人下落不明。李新宇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平静,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远方酝酿。

    他站在勤政殿的丹陛上,望着下方跪着的群臣,目光坚定:“众卿,番邦虽退,但我们不能放松警惕。朕决定,派郑和后人郑明远率领船队,出使西洋,一来宣扬我盛唐天国国威,二来探查各国虚实,三来解救被掳走的汉人同胞。”

    郑明远出列领旨,声音洪亮:“臣定不辱使命!”

    李新宇点了点头,又道:“同时,朕要在沿海设立水师学堂,培养新式海军人才;开设翻译馆,学习各国语言文字,了解他们的国情。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群臣纷纷赞同,称赞陛下英明。

    李新宇望着远方,心中默念:盛唐天国的未来,就在这一步步的努力中。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将带领着这个古老的国度,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金銮殿上的檀香依旧袅袅,见证着这位帝王的决心和担当。而远方的薛布吉,女王收到了索朅斯的奏报,脸色铁青。她没想到盛唐天国如此强硬,更没想到那位年轻的皇帝竟有如此魄力。

    “看来,我们低估了这个东方古国。” 女王喃喃自语,“传朕旨意,增派舰队前往东方,务必给盛唐天国一个教训。”

    一场东西方的碰撞,已然箭在弦上。而李新宇,正带领着盛唐天国,严阵以待。他知道,这场较量,不仅关乎国家的尊严,更关乎民族的未来。他绝不会退缩,也绝不会让先辈们打下的江山,在他手中蒙羞。

    勤政殿的钟声响起,回荡在京城的上空,那是盛唐天国王朝坚定的声音,宣告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