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科技,成果
我站在焚骨谷机关研究室的高台之上,望着第一台风雷弩完成组装。工匠们正在做最后的调试,齿轮咬合声清脆而有力。远处训练场上传来士兵演练新式武器的号令声,空气中弥漫着金属与汗水交织的气息。
“风雷弩已完成三次试射。”赵砚翻动手中的记录册,“命中率较传统弓弩提升四成,但连发稳定性仍需优化。”
我点头:“让工匠继续调整动力结构,同时安排第一批士兵进行适应性训练。”
徐逸站在我身旁,目光落在远处那片新建的兵工厂:“军事改革只是第一步,经济领域的革新也该提上日程了。”
“不错。”我望向西侧,那边是新设立的锻造坊和织造工坊,“让陈虎带人去监督生产流程,务必确保新技术能顺利落地。”
……
清晨的阳光洒在兵工厂的屋顶,数十名士兵列队站在新型机关弩前,神情紧张又兴奋。这些武器比他们熟悉的长枪重剑复杂得多,操作方式也截然不同。
“记住动作要领!”教官大声喊道,“左手握稳支架,右手拉动扳机,三轮连发后迅速更换弹匣!”
一名士兵尝试射击,箭矢偏离目标足足两尺。他满脸懊恼地退下,另一人上前,动作依旧生疏。
我皱起眉头:“他们需要更系统的训练。”
“战术洞察”系统在我脑海中浮现一行提示:【参考古代火器部队训练模式,可采用分段教学、模拟实战演练等方式提升熟练度】
我立即下令:“将训练内容拆解为五个阶段,从基础构造认知开始,逐步过渡到实操与协同作战。每组士兵训练满三天后进行一次考核,合格者方可参与实战部署。”
赵砚迅速记录并传达命令,训练场上的气氛逐渐变得有序起来。
数日后,一场小规模对抗演练展开。
新式机关弩在战场上首次亮相,三轮齐射瞬间覆盖敌方掩体。尽管仍有部分士兵操作失误,但整体表现已远超预期。
“这还只是开始。”我低声说道。
……
与此同时,西边的工坊区也在经历变革。
新式织布机轰鸣作响,效率提升了近五成。铁匠铺引入水力锤,锻造速度大幅提升。然而,工人们面对陌生的机器时显得无所适从,不少老匠师甚至直接拒绝使用。
“我们祖祖辈辈都是靠手艺吃饭,现在倒好,全凭这些冷冰冰的玩意儿?”一位年长织工愤愤不平。
“不是说机器不好。”另一位年轻匠师犹豫道,“只是我们还没学会怎么用。”
我走进工坊,听到这些议论,心中已有对策。
“你们的手艺值得尊重。”我对众人说道,“但时代在变,我们需要更高效的生产方式。这不是取代,而是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