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人选

    赵构发了一通火,把那个俯首跪地的官员骂得瑟瑟发抖,这才看向一旁的众臣们,问道:

    “各位爱卿,如今看来江南之计全被这群酒囊饭袋给毁了,现下朕该如何是好?”

    赵瑗听了那臣子的描述,也不由得蹙起了眉头。

    他先前就在担忧江南一事不会如此顺利,各方官员为了抢夺功绩,而往队伍里安插各种人员,牛鬼蛇神聚在一起,能成事就怪了。

    所以他才会暂时放下临安城内情报势力的发展,安排利州四义等人先行前往江南,以防万一也可以护住郭瑊性命,更能迅速传回情报,让他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只是事情的发展实在是让他意想不到,这南宋官员究竟腐烂到了什么程度,竟然会被如此简单的计谋陷害。

    就连赵瑗都想要骂一声此人简直就是猪脑了。

    下方官员也一样议论纷纷起来,举荐那蠢货的官员满头是汗,生怕赵构因此事迁怒自己,脑子里估计早就把那害了一锅汤的老鼠屎全家上下连着祖宗十八代骂了个遍。

    “官家,微臣以为,江南方面对此事早有警觉,如今他们扣住了人,却没有让消息传入临安,显然也同样不想将事情闹大,微臣觉得朝中不如重新再派一队人前去与对方交接,先商议将被扣押之人救回之事最为稳妥。”

    有人当先提出了建言,但很快就被旁人呵斥。

    “放屁!江南如此行事,分明就是因为做贼心虚,才被迫先下手为强,将人抓了之后以此要挟朝廷!你的意思是如今放着江南贪腐,甚至意图威胁朝纲不管,甚至不惜与这等乱臣贼子委曲求全?你居心何在?你是想等着其余州府见状纷纷效仿,让我大宋好不容易换来的安生养息的机会再次陷入窘境?”

    “那你说怎么办?难道再派人去送死?如今江南税供几乎以一己之力支撑起了大宋的半边国库,要是再起波澜,你让哪个州府来填这份缺?”

    “要我看就是江南府得寸进尺,实在不行就干脆从其余州府调兵过去,直接将江南那些贪官污吏一举拿下,省得夜长梦多!”

    “你简直不可理喻!如今兵戈才熄,你就想重新掀起战乱吗!”

    “你才愚蠢至极!”

    “放你娘的狗屁!”

    “你他娘的...”

    这群官员正经意见一个都给不出,反而越争越急,各自面色涨红好似关公,甚至已经顾不上自己还在御书房里,当着赵构的面,指着对方的鼻子开始了泼妇骂街。

    这样的场景实在难以见到,赵瑗开启了吃瓜看戏模式。

    他甚至注意到一旁的范冲和他一样,正津津有味地听着这群官员骂到上头,甚至开始互揭对方痛处,甚至骂起了对方家中不和,小妾劈腿等阴私之事。

    赵构面色已经铁青。

    他实在是没有想到这些官员居然如此不堪重用。

    大声呵斥道:

    “够了!朕让你们来是给朕出主意的!不是让你们这群酒囊饭袋学那市井泼妇互相对骂的!还有一点在朝为官的样子吗!一群蠢货!”

    这骂声随着赵构砸下又一块镇纸戛然而止。

    这些对骂的官员这才反应过来,自己此刻还在御书房内,顿时面面相觑。

    赵构看着下面一时间全成了缩成了鹌鹑的臣子们,正要责罚,就见到一旁没有参与骂战的范冲站了出来,替他们解围道:

    “官家,这些朝臣毫无礼数,殿前失仪,实在该罚,不过微臣觉得如今正事要紧,官家不应为他们这种小事劳神,不如就罚他们各自罚奉两月,以儆效尤如何?”

    赵构本来想罚得更重一些,但有范冲替他们解围,便应了下来。

    范冲之举让那些官员感恩戴德地看向他。

    闹剧结束,讨论又回到了江南一事上。

    各方官员还是各执一词,始终拿不定主意。

    就连赵构连续询问了李光和范冲等人,却始终难有一个真正的定夺。

    直到赵构将目光看向了正在一旁发呆的赵瑗,问道:

    “元永,江南一策本就出自你手,眼下你可有什么办法挽救这局面?”

    赵瑗一愣,他没想到赵构居然会在这种场合提自己。

    毕竟在他看来,赵构召集众臣御书房议事,却把自己也一起叫上,目的是让自己多看多学,而非真的希望自己能有什么见地。

    所以他一直在旁边安心吃瓜,顺便思考江南此刻的危局该如何解决。

    结果没有想到,这群朝臣吵得都快把御书房给掀了,都没有商量出一个合适有用的对策。

    赵构对他们失去信心实在是不足为奇。

    如今赵构当着群臣的面询问自己,虽有死马当活马医的嫌疑,但是更多的是在给自己提供一个展示的机会,也想看看自己是否还能如同先前一样,拿出行之有效的方法来。

    赵瑗只花了数息便消化了赵构此举的心思。

    他从人群之后站了出来,躬身作揖后答道:

    “儿臣觉得,先前诸位大臣有一点没有说错,江南如今既然已经发现了朝廷正在追查他们贪腐的证据线索,却只是秘而不宣的困住前往江南的臣子,其意愿大约并不想在此刻与官家翻脸,事情或许还有转圜的余地。但朝廷必不可为此而放过江南,否则此例一开,各州将会纷纷效仿,导致外乱才熄,内祸又会横生。”

    赵瑗的话说得有理有据,也没有否定先前那些官员们的思路,让他们纷纷点头,朝着赵瑗投来赞许的目光。

    赵构点头,认可了赵瑗的分析。

    “那元永你觉得此事该如何是好?”

    “儿臣觉得,如今不可再起兵戈,所以讨伐江南也不可行,不如干脆再派一批人前往江南,再来一次先前之计。”

    “什么?再派一批人羊入虎口?”

    “这简直就是胡扯!江南如今已有警惕,根本就行不通。”

    赵瑗的话瞬间引起了众臣的剧烈反应。

    但赵瑗只是笑着解释道:

    “怎么会羊入虎口呢?这次若是派遣去的人光明正大的打出调查朝堂派遣的旗号,明面上江南党系绝不敢轻举妄动,反而会鼎力配合,他们挟持前一批人无非就是想要有一个能与朝廷交易的筹码。儿臣甚至能想到江南为了平息朝廷怒火,而抛出一批替罪羔羊,让朝廷既挽回了面子,也能让那些实际上早就扎根江南的蛆虫们藏在暗处避过风波,这对江南与朝廷而言,是最好的两全其美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