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和光同尘(第2页)

以前的她,很厌烦父亲的大道理。而现在,她觉得只有人生阅历丰富的父亲,才能给她正确的指点。

当她因为赚了五千港币的报销补贴就忐忑不安时,她的组长黎康志已经来到半岛酒店拜访蒋南耀了。

这个时候蒋南耀已经通过威廉,得知风控部门已经提交了一份几乎完美的评估报告,威廉也已经将自己的意见连同这份报告上交亚太区总裁批复。

所以蒋南耀热情的接待了黎康志,两人相谈甚欢。分别时,黎康志的手里多了一万美金的红包。

没过几天,威廉又告诉蒋南耀,亚太区总裁已经批准了,这笔贷款正式开始启动流程,他让蒋南耀耐心等待。另外他还告诉蒋南耀,亚太总裁很认可评估报告上对于浦东的分析,让威廉重点培养一下撰写报告的风控专员。而对于富有远见的新东公司和其老板沈见新,汇丰银行可以与其有更多的接触合作。

外资银行和咱们国内银行有着本质的区别,国内银行一般情况下是躺在国运上,然后躺赢。

但外资银行是直面市场竞争的,历史上破产的银行不计其数。所以他们更加符合商业公司和资本本能的性质。

简单来说,他们要自主的求生、找机会、求发展。

除了商业机会之外,他们也会物色商业精英,进行扶持和捆绑,然后彼此共同壮大。

概括一下,如果你是时代的商业强人,又说服了某个商业银行,那么它将成为你的钱袋子。

而在另一个世界的历史轨迹上,李超人跻身超级富豪的几次并购战役中,都离不开商业银行的强力支持。

汇丰银行高层在看过这个评估报告后,认为内地的经济如果会腾飞的话,那么这个沈见新绝对是有成为商业强人的潜质,所以可以将沈见新圈进观察名单。

这种逻辑很简单,如果内地将成为一个超级大蛋糕,那么沈见新这样在当下已经敢跑到香江贷款一亿多美金的老板,绝对是商业头脑卓越的人。这样的人很有可能伴随着内地经济一同崛起,投资这样的人,比自己一个个去评估分析项目,要简单的多,成功率和收益也会高的多。

而在魔都的沈见新,还不知道汇丰高层对他的兴趣,此时他正面对着一堆问题。

一个是魔都市府这边对于浦东项目的关心越来越频繁了,甚至设计院都受到了领导的施压,让他们赶紧出图。要不然一问沈见新工程进度,沈见新就说设计院还没出图,搞得领导都不好再问什么了。

另外一个是鹏城方面,上次有过接触的常务副市长亲自打了一个电话过来,邀请沈见新过去走走,聊聊投资的事。

本来他是答应那边的招商局副局长,从香江回来后就顺道过去看看。可眼下已经到12月份了,也没见沈老板的人影。再加上浦东项目的奠基仪式刚刚出现在新闻联播里,虽然只是十几秒时间,然而其中一帧沈老板竟出现在市长身边,画面很清晰。

鹏城那边眼看沈老板越混越好,实在等不下去了,催着沈见新赶紧过去落实当时吹下的投资牛皮。

而最后一个问题是,苏逸风告诉沈见新,那个连他也无法拒绝的李少,这两天来魔都走亲戚,希望能认识认识沈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