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君臣(第2页)

但事实是大军总要有人统领,一国之君根本不可能闲着没事就去疑心镇守边疆的元帅有异心。

且领兵的将军就是再有威望也不可能轻而易举的造反。

毕竟几十万大军的粮草可不是闹着玩的。

只要朝廷还掌握着几十大军的军需,那大军就不敢乱动,否则难道要几十万大军挨着饿造反吗。

士兵也不是傻的,吃不饱,又没有军饷,谁跟你干掉脑袋的事,主帅再有威望也不行。

除非这个元帅自恃功高对君王不敬。

否则皇上只要脑子没问题,根本不可能闲着没事整日想着换守将。

但像赵家这样几代都镇守边疆,还深的帝王信任的也属实是难得。

且赵猛还不是一般的得帝王信任,皇上甚至愿意立尚且年幼却有赵家血脉的六皇子为储君。

这个赵猛看上去是个大大咧咧的大老粗。

但能让昌泰帝信任至此,甚至主动敲打自己以后要跟冠勇侯配合。

卫辞情不自禁开始怀疑,赵猛真如他表现出来的那么简单粗暴吗?

“去吧。”

昌泰帝挥了挥手,打断卫辞心中不断冒头的各种思绪。

他重新弯腰去够太监手里的鱼食罐,补了一句:

“让御膳房给你备份点心,听说你昨天在值房啃干饼子,仔细伤了胃。”

卫辞闻言再次为昌泰帝的消息灵通感到惊讶。

居然连他昨天啃了两个饼子都知道。

他昨日在值房核对底下报上来的案子,确实只啃了两块干饼子。

可问题是昨天他啃饼子时在房间里,周围并无人啊。

也不知道昌泰帝从哪得来的消息。

不管心中再惊讶,卫辞面上确实十分感动,眼眶微微发热,忙躬身下去:

“陛下圣明,竟连臣这等微末之事都记挂着……”

他声音里还带着难以掩饰的哽咽,仿佛真的感动的无以复加,

“臣不过是分内之事,不敢劳动陛下挂怀。”

他直起身时眼角的红还未褪尽,望见皇帝正用木勺轻轻拨弄着鱼食罐。

罐子里的碎米混着虾仁,是锦鲤最爱的吃食。

昌泰帝没抬头,只慢悠悠道:

“你胃不好,是在静江任知府时落下的病根吧。

案子什么时候核对都不迟,你若是把自个儿熬出个好歹,以后谁来教太子读《资治通鉴》?”

这话里的责备裹着温煦,像冬日里透过窗纸的阳光。

“臣……”

他喉头动了动,几乎哽咽着道:

“谢陛下体恤。”

昌泰帝笑着扬手撒了把鱼食,再一次道:

“去吧,点心让小厨房送到你值房去。”

卫辞躬身告退时,听见身后鱼群抢食的水声。

待他退出了御花园,一路上都在回忆今天赵猛跟自己说话的神色。

看到昌泰帝对赵猛信任后,卫辞怀疑也许赵猛对文人这么厌恶也许有特意表现出来的一部分。

自古以来,文臣武将不和都是常事。

但这其中又何尝没有底下的文臣武将演给帝王看的意思呢。

若是有一天文臣武将摒弃前嫌,相处和睦,恐怕第一个着急的就是君王。

赵猛呢?他处处表现出厌恶文臣的模样。

甚至常常殴打辱骂文臣,真的没有在表演给昌泰帝看的意思吗。

还有昌泰帝他看起来十分的信任冠勇侯府,还要立六皇子做储君。

可偏偏选自己做太子太傅,又何尝不是看重自己背景浅薄呢。

若是昌泰帝真的希望六皇子坐上储君之位后稳如磐石。

那为何不给他选一个世家大族出身,资历深厚的太子太傅呢。

如此一来六皇子身后武有冠勇侯,文有太子太傅,别人就想动他都难。

昌泰帝却偏偏选了自己,想来也是留有余地的。

如此一来等六皇子被册为储君后,他不知要花多少心思才能保六皇子成功登基。

这一刻,他心中倒真的开始隐隐期盼昌泰帝若是个短命的也不错。

自己作为太子太傅将来是肯定会跟太子深度绑定的。

若是昌泰帝跟乾隆一样能活,到晚年又开始疯狂作妖,那非把整个卫家给作死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