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见君(第2页)
“朕今日召你前来就是好奇,你是如何制出的那水银镜?”
尔雅攥紧拳头,广袖里的手掌被掐出月牙痕。
水银镜原也不是她发明的,她不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如今昌泰帝这么一说,尔雅难免有些心虚紧张。
但她很快就压下心中的情绪,沉声道:
“回陛下,制作水银镜的具体方法妾身已经写在了奏疏上。
只要按照这奏疏,就一定能制出水银镜。”
说着尔雅从袖中取出奏疏,昌泰帝的大太监见状连忙走下来接过奏疏,然后呈于昌泰帝面前。
昌泰帝接过奏疏,打开看了几眼,很快便记下了水银镜的制作方法。
奏疏写的十分详细,没有一句废话,昌泰帝看完心中十分满意。
直觉的这奏疏比他朝堂上那些臣子写的还好。
朝堂上那些大臣每次上奏,看上去是引经据典,实则废话连篇。
几十个字就能描述完的事,非要洋洋洒洒写厚厚一本,看的昌泰帝头疼,他还不能不看。
这导致昌泰帝很快养出了一目十行的本领。
每次批折子都要他大脑自动提炼这些大臣到底要干什么。
尤其是那些地方官员上奏的折子,那折子更是厚的吓人。
地方官员难得上奏本,每次上个奏本又要给皇上请安,又要拍马屁。
还要不经意透露自己的辛苦,等到写正事时折子都快没空了。
昌泰帝忍不住在心中感叹,要是他朝中那些大臣都像宋夫人一样写奏疏那该有多好。
昌泰帝对尔雅的奏疏满意,语气都跟着温和下来:
“宋夫人奏疏写的的倒是详细,一目了然。”
尔雅没想到写个奏疏也能得到夸奖,但古人都谦虚,她只能又道:
“妾身才疏学浅,写的奏疏皇上不嫌弃已经是妾身的福气。”
昌泰帝轻笑:
“宋夫人不必谦虚,依朕来看,你不比朕朝堂上那些臣子差。
毕竟朕朝堂上那些臣子可制不出,连朕眉间细纹都照得分明的银镜。”
尔雅闻听此言有些沉默,这话什么意思啊。
什么叫连他眉间细纹都照的分明,众所周知皇上万岁,有细纹也不敢说啊。
昌泰帝总不能怪她镜子照的太清晰,显得他老了吧。
尔雅一时犹豫着不知该怎么回这话,好在昌泰帝压根不在意,竟道:
“你制的水银镜十分合朕的心意,说说,你想要何赏赐?”
尔雅哪里敢主动要什么赏赐,再次推辞:
“水银镜能入的陛下的眼,妾身已经感到荣幸之至,不需要陛下赏赐。”
昌泰帝却大手一挥:
“朕又不是个抠门的君主,你大大方方要就是。”
主要是尔雅真想不出要什么赏赐,她也不缺啥。
不过很快她就灵机一动,想到一个好主意:
“陛下若是执意要赏,那妾身想要陛下亲手题幅字赐予妾身。”
昌泰帝不是什么书法大师,他的字只能说一般般,尔雅要的这个上次倒是让昌泰帝感到新奇:
“你想要什么字?”
尔雅微微一笑:
“妾身想要陛下给妾身题,货真价实四个字。”
她是做生意的,自然希望自己的生意日进斗金,客源滚滚。
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他随便一句话一个字那都是金字招牌。
若是尔雅有皇上御赐的招牌,那以后她要售卖水银镜的店铺还不客似云来。
尤其是朝中那些官员,甭管喜欢不喜欢闭着眼也要来买一块。
昌泰帝听到尔雅的要求,很快便懂了她在打什么主意。
这个宋夫人,做生意的头脑倒是不错。
沉香袅袅漫过御案,皇帝指尖摩挲着水银镜边缘。
镜面映出他眼底流转的兴味:
“朕观这镜子,也觉得只在宫廷赏玩倒埋没了妙处。”
他忽然抬眼,目光如鹰隼般掠过尔雅:
“宋夫人若是想在市井商贾贩卖铜镜,动辄千金,倒是个不错的生意。”
尔雅心口剧跳,她想要售卖水银镜一事从来没想过能瞒住昌泰帝。
且看到昌泰帝眼神中的兴味,尔雅甚至猜出估计这桩生意昌泰帝也想插一手。
这桩生意将来有多挣钱,有点脑子的人都能猜出。
不说别的,只说这门手艺那就是只此一家,可以搞垄断的。
若将这桩生意铺满天下,那岂止日进斗金。
不过有些事要说在前头,尔雅低头道:
“陛下圣见!只是制作此镜所需的水银乃是剧毒
再加上炼制之法繁琐,妾身虽想做这桩生意不好,却也怕会生出祸端呢。”
这便是在寻求庇护了,昌泰帝自然懂尔雅的意思。
他赞赏的看了一眼垂手在下的尔雅一眼,顺水推舟道:
“朕倒是有个主意,可解你的烦忧。”
尔雅做出喜不自胜的模样:
“还请陛下指点。”
昌泰帝道:
“你的生意,朕入个伙如何?”
昌泰帝背往后靠,姿态随意的坐在椅子上直直看着尔雅:
“这方子,人力自然是你来出,朕予以你庇护,并免你赋税…”
他顿了下:
“至于这分成吗,朕也不占你便宜,就五五如何?”
闻听此言,尔雅差点控制不住骂一句,你这不明抢吗?
哪有这样做生意的,房子她出,人力她出,前期投资肯定也是她出,结果收益却是平分。
这不是抢是啥?昌泰帝出啥了?出个嘴吗?
就算免了点税收,那跟五五的分成比,也差太多了!
还不占她便宜,这还不叫占便宜?
但很快尔雅就压住了心中的不满,并安慰自己,算了算了,跟一国之君合伙做生意,有的赚就不错了。
且他不是也说了吗,出了事他给庇护。
这天底下还有谁的庇护能比得上一国之君呢。
有九五至尊的庇护在,她上供点也是应该的。
思及此,尔雅当即道:
“陛下厚爱,妾身荣幸之至,定不辜负陛下的信任。”
昌泰帝看到尔雅答应的痛快,心中更加满意。
不愧是能养出卫讼之那等英才的母亲,倒也颇有魄力。
若她是个男子,说不定朝堂上也能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