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水银镜

卫辞的所作所为给了昌泰帝灵感,他开始利用京城小报在民间给自己刷好感。

与此同时,朝中御史也开始发力。

在朝堂上大力参奏温首辅结党营私,贪污受贿。

以及温首辅的族人强占良田,豪取抢夺等罪名。

温首辅很快被下了大狱,黄次辅终于摆脱了次辅的称呼,成了名副其实的黄首辅。

温首辅的倒台,卫辞明面上是没有做什么事的。

温党彻底倒台时,他正提示母亲制作水银镜与银镜。

当下人用的镜子还是铜镜,照人的清晰度并不如银镜与水银镜。

其实要论照人清晰和咱造价低,还是现代用的玻璃镀银镜和镀铝镜性价比最高。

可惜在当下这个时代玻璃镜工艺太复杂,造价也太高。

反倒是制作银镜和水银镜相对简单些。

所以在卫辞向尔雅提出制作镜子时,两人商议过后决定先制作水银镜。

之所以选择水银镜是因为水银镜在当下还没出现。

眼下人用的镜子还是以铜镜为主,上层贵族也会用一些昂贵的金镜和鎏银镜。

但这些论照人清晰度都不如水银镜。

想要制作水银镜最重要的原材料是汞。

汞的获取办法倒也不难,朱砂遇热就会出水银。

卫辞提出设想后,尔雅就把自己关在屋里做实验。

卫辞要忙于公务,没有时间做这些,尔雅只能亲自上阵。

她经过多次反复实验,将碎玻璃浸入温热的皂角水中。

指尖被碱水蚀得发红,房间里弥漫着刺鼻的硫磺味。

坩埚中暗红色的朱砂正在缓缓融化,升腾起的白烟让她想起现代实验室里的蒸馏瓶。

王婶在一旁给她打下手:

“夫人,这就是你说的汞珠?”

刚说完她突然捂住口鼻后退两步,目光惊恐地盯着陶碗里滚动的银色液滴。

尔雅用竹筷轻轻搅动汞珠与锡粉的混合物。

想起卫辞说过的“水银见锡则消化”的说法,她吩咐王婶:

“把门窗再开些,要通风才能成事。”

当第一缕晨光刺破云层时,她屏住呼吸揭开蒙在玻璃上的粗麻布。

液态汞齐已经凝固,泛着珍珠母贝般的光泽。

尔雅握着浸满蛋清的棉布,按照记忆中威尼斯工匠的手法,从镜面中心向外画圈擦拭。

随着多余的汞珠被一点点吸附,玻璃表面逐渐浮现出惊人的银亮。

“成了吗?”

王婶忍不住出声询问。

尔雅望着镜中自己微蹙的眉峰,连睫毛上的晨露都纤毫毕现。

这清晰度远超铜镜的影像,在大周绝对是惊世骇俗的发明。

有了这个她就可以再开办更多的工厂,招更多的女工。

只要女子手里有钱,掌握了更多的经济大权。

届时,不用她高喊什么“男女平等”“妇女能顶半边天”,女子的地位自然而然也会提高。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等卫辞下值后,尔雅忙不迭把失败了不知多少次,才好不容易做出的水银镜拿给他看。

卫辞看到母亲不过几天的功夫就把这东西倒腾了出来也兴奋不已,不住嘴的夸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