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京都(第2页)
且在这关键时刻,朝廷不希望百姓乱跑乱动,因为这样不便于管理。
但朝廷也没完全禁止所有城外的百姓都不能进城,只是想要进来麻烦了些。
尔雅派人四处联系打听,最后走了荣家人的路子,才让京郊农庄上的人能每三日进城一次,运送新鲜的蔬菜和鸡鸭鱼肉。
当然尔雅也没忘记给卫辞在民间刷名声。
她在现代时每次遇到天灾,听到最多的话就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尤其是影响极大的天灾,那必是要被动员捐款的。
如今她是有诰命的官员家眷,觉悟当然也要跟上来。
为了安抚灾民,朝廷在京城四处开设粥棚。
反应快的夫人们已经开始真金白银买粮赈灾响应朝廷的政策。
这些反应迅速的夫人,一般皇上在忙完了眼前的灾情,腾出手后都会给予嘉奖,被树立成榜样,也能鼓动更多的人效仿。
尔雅现在手里也不差钱,这种能替儿子在皇上面前博好感的事她自然也不能落后。
于是她联合了何夫人,荣家几个夫人还程佑安的妻子一起凑钱凑粮也开设了几个粥棚。
钱出了尔雅当然也要露面,否则百姓哪里知道这钱是谁出的。
为了不让这钱白花,尔雅只能撸袖子亲自上阵施粥。
她挂着亲切的笑脸一站就是一天,给排队的灾民盛粥。
接连干了三天,连肌腱炎都干出来了,手腕疼的抬不起来才善罢甘休。
卫岳在家修房子爬上爬下也累的腰酸背疼,差点腰都直不起来了还不忘说她:
“你施粥就施粥,想要露面在那站一站不就行了,何必还亲自上手,看你这手腕肿的。”
尔雅闻言忍不住反驳他:
“你不也一样,那么大年纪了还跟着人爬到屋顶上铺瓦片,修房子的又不差你一个!”
两人每天忙的连吃饭都要靠挤时间,压根就没想起来好多天都没回家的儿子。
何琇莹倒是在两人面前提过几次把卫辞从衙门叫回来。
尔雅知道卫辞年纪轻轻就官至三品风头有些过,必然引人注目。
如今朝堂正是用人的时候,也正是他表现的时候,若让卫辞因为她们老两口耽误了公事,说不得就会说嘴。
为了儿子的前途,尔雅坚定阻止了何琇莹的提议。
她们两人早一天见儿子晚一天见儿子有什么重要的。
儿子年纪轻轻正是打拼表现的时候,尔雅可不想拖儿子的后腿。
因此她与卫岳在家这一等就是二十多天。
如今家中一切早就井井有条起来,朝廷的粥棚也开始裁扯了。
尔雅与卫岳清闲起来,一个带孙子玩,一个闲得慌都跑去亲手做玩具了,这才终于等到儿子回家。
卫辞听说爹娘已经到京中二十多天了,顿时有些后悔。
早知道爹娘来京,他就不故意作秀,二十多天不回家了。
这些日子卫辞为了公务忙的的确团团转不错,但也不至于二十多天连个回家功夫都没有。
之所以在刑部衙门住了这么久,还不是为了作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