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9章 沈括的‘悔意’(第2页)
短短时间,根本无法全部了解,沈括最终看向小仙人。
黎雾眨巴了一下眼睛,看她干什么?
哦,要她说呀,也是“咳咳,公元1082年五月,沈括前辈您与副使种谔奉诏条制夏方略,提出进取横山以筑城、以地理优势直接威胁西夏的战略主张。
宋这边派给事中徐禧前往鄜延路节制军事,共同申议。
到七月的时候,沈括前辈您建议筑城为石堡、种谔提议银川、徐禧主张永乐埭,最终定为永乐城。
八月,宋神宗降诏徐禧总领筑城这个事情,命沈括前辈您将帅府移到边界,以接济军用物资和救援。
十多天之后,筑城终于完成,徐禧令景思谊领四千多人镇守,他则率剩下的人回米脂。
结果,后面西夏出兵三十万攻永乐城,曲珍连忙禀报徐禧,徐禧率领两万多人去支援,让沈括前辈您留守米脂。
由于兵力悬殊,宋这边自然是打不过的,夏军乘胜追击,截断水源,永乐城那是危在旦夕。
沈括前辈您率兵一万前去支援,结果被夏军阻挡在了永定河岸,又有羌兵八万袭击绥德,沈括前辈您权衡利弊之下,决定舍弃永乐城而保绥德。
种谔因为反对筑永乐城,所以被徐禧排挤,心怀旧恨,以守延州为由拒绝出兵解围。
没多久,永乐城就失陷,徐禧等人全都殉国,折官两百三十人,损兵一万两千多人,谋取横山的计划失败。
十月的时候,朝廷以‘议筑永乐城,敌至却应对失当’为由,把沈括前辈您贬为筠州团练副使。”
黎雾喝了一口气看了看沈括的反应,沈括也是懵了一下。
而天幕前的被提到名字的徐禧和种谔也是懵了一下。
“沈括前辈您到达随州之后,居在法云禅寺,无亲无故,而且行动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随州的三年,是沈括前辈您一生中最忧伤、最灰暗的时期。
您开始重新审视您的政治生涯,甚至对从政萌生了一丝‘悔意’。
公元1085年,宋神宗驾崩,宋哲宗赵煦继位,大赦天下。
沈括前辈您也得以内迁,改任秀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本州公事。
秀州地处江南,距离杭州非常近,就在隔壁,所以沈括前辈您的心情得以那颓废之中逐渐好转了起来。
您开始又专心于学问,整理熙宁九年奉旨编绘的《天下郡县图》。
直到1088年,沈括前辈您编订完成《天下郡县图》,被特许到汴京进呈。
宋哲宗给还准许沈括前辈您在秀洲境内自由行动。
公元1089年,沈括前辈您改任朝散郎、守光禄少卿、分司江南。
接到诏命之后,沈括前辈您就举家搬迁到了早年在润州购买的梦溪园,您便在此隐居了起来,创作《梦溪笔谈》。
公元1095年,沈括前辈您因病去世,享年6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