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边人 作品

第1118章 赏金猎人!

三天之后,萨彦岭城主李百雄再次邀请离石前往参观石油冶炼蒸馏厂。这一次的邀请,想要让离石对这座工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大秦的官制体系中,城主这一官职地位尊崇,直接隶属于中枢管辖,其性质与前世的直辖市颇为相似。城主一职通常设立于战略节点或重要战略资源所在的城市,这些城市对于大秦的稳定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萨彦岭城,便是这样一座举足轻重的城市。它作为大秦的重工业城市,不仅为大秦提供着源源不断的黑色原油,更是生产大量蒸馏后的火油(即汽油)和煤油的重要基地。这些资源对于大秦的军事、工业和民生都至关重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与其他地方官员不同的是,城主并不特别关注辖内人口数量的增长,也不需要管理辖区内民生。他的主要职责在于确保辖内工业区的安全,保障工厂里生产的物资充足且符合质量标准,以及确保供应物资能够及时生产出来。这一系列任务的完成情况,直接关系到萨彦岭城对大秦的贡献以及城主自身的政绩。

值得一提的是,城主的任期并没有明确的时间限制,这给予了城主足够的时间来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而且,城主属于流官,可以高半级调任内地重要郡县担任主官。这意味着,只要城主在任期间表现出色,就有可能获得更高的职位和更广阔的官场发展空间。这种制度设计既激励了城主积极工作性,又保证了人才的合理流动和晋升,有利于大秦官场的整体稳定和发展。

此外,城主的任职条件也非常特殊。城主必须是工匠出身,不仅要精通制造技术,还要具备优秀的管理能力。这一规定,为工匠们提供了一条当官的绿色通道,同时也是大秦政府为了笼络那些有才华的工匠人才而设立的。

当然,文人如果想当城主也并非完全不可能,但标准和要求相对较高。仅仅是有组织大型工程履历这一条,就足以将大多数文人拒之门外。

毕竟,城主需要对工业生产和管理都有着深入的了解和实践经验,这对于文人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组织大型工程的履历,意味着拥有卓越的组织和管理能力,能够应对百万人规模的大工程所带来的各种挑战和复杂情况。要组织协调如此庞大的人群,仅仅是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如吃喝拉撒、卫生安全等等,就足以让大多数缺乏组织管理经验的文人望而却步。

然而,对于城主李百雄来说,组织管理生产才是他的主要职责。这次,他受到秦越人的邀请,来到秦家庄参加祭祖观礼,可他也是看在郡守王岳的面子才来的。尽管李百雄是一名工匠,但他对功名利禄的追求欲望异常强烈。

在此之前,李雄曾与秦家主妇王菊打过交道。或许是因为秦越人与他同属老秦人,李百雄对秦家格外关照。他经常命令手下采购秦家庄的家猪,为秦家提供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和收入来源;同时,他还下令让四海迎宾馆将每日剩余的甘水免费送给秦家庄,用于喂养猪狗鸡鸭。

对于有前世公家生活经验的人来说,他们应该理解官家的照顾,对于一个庄子意味着什么。一旦得到官家的眷顾,那个庄子想要变穷都绝非易事。

李百雄作为萨彦领城的城主,自然对工业化的大秦帝国有更深入的了解,他清楚地知道这个庞大帝国究竟能创造多少财富,也知道帝国是如何的繁荣富足。

萨彦岭城每天都有数量极其庞大的物资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这些物资就像天文数字一样让人瞠目结舌。然后,它们会被装上一列列火车,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以满足各地工业化的需求。

可以说,他所做的一切都与以权谋私毫无关系。他手中稍稍流出的那一点点油水,就足以让一个庄子变得繁荣昌盛、兴旺发达。而且,那些依附于萨彦岭城主的归化秦人,才是真正享受到最多好处的群体。

萨彦岭城里的工业区规模庞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汉人工匠虽然可以胜任技术工作,但一般的体力活也同样需要有人去承担。如果让汉人工匠去做这些普通工作,无疑是大材小用,如果让草原人去做这些工作,又存在一定的风险。毕竟,草原人在文化和习惯上与汉人有很大差异,他们可能会对工业区内堆积如山的物资产生觊觎之心。

一旦没有完全汉化的草原人混入工业区,每天再看到堆积如山的物资,恐怕很难抑制住抢劫的念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人内应与之配合,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哪怕只是让工业区内的工人或工匠受到一点伤害,都可能会给整个工业区带来巨大的损失。

正当李百雄为这个问题感到头疼不已的时候,王岳却做出了一个破天荒的决定——颁布剃发剿杀令,并对草原人推出了投命状,奖赏砍脑袋换赏金的行为。

只有那些坚决执行了剃发剿杀令的草原人,才能够获得户籍身份证,从而成为被官方所承认的归化秦人。不仅如此,他们还可以加入治安军,负责维持草原上的治安秩序,前提是与部落贵族划清界限。

对于这道剃头剿杀令,李百雄表现出了极大的支持态度。毕竟,王岳所做的事情,正是他一直以来想做却又不敢去做的事情。当看到这一政策所带来的显着效果之后,李百雄毫不犹豫地在萨彦岭城推行了一项新的规定:只招收持有身份证的归化秦人才能进入工业区,从事一些普通工人的工作,比如打扫卫生、搬运物资以及清理地下污水道等等工作。

这些工作相对来说比较轻松,只要经过简单的培训,任何人都能够胜任。而且,为了体现对归化秦人的关怀和照顾,李雄特别优先聘用那些在剿匪过程中受伤致残的归化秦人,让他们负责巡逻和看门等不需要体力的工作。这样一来,这些受伤的归化秦人不仅每个月都能照常领到工资,还可以携带家小一同进城生活。

萨彦岭城的富裕程度远远超过了朔州郡,这无疑给归化秦人带来了巨大的吸引力。这种优厚的待遇,极大地刺激了他们执行剃头剿杀令的热情。如今在朔州,几乎已经看不到那些剃头、扎着小辫的草原贵族的身影了。

而归化秦人自从进入工业区工作后,为了与草原人有所区别,他们开始使用工业区里的剪刀,将自己的头发剪短。这一行为起初只是个别归化秦人的个人选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新习惯迅速在治安军中传播开来。

治安军是维护朔州郡辖内秩序的重要力量,他们与归化秦人接触频繁。当治安军看到归化秦人剪短头发后,觉得这种头型既方便又卫生,还容易收拾打理,于是纷纷效仿。渐渐地,剪短发成为了治安军的一种独有标志。

随着治安军的示范作用,这种新习惯又开始慢慢向大草原传播。草原上的牧人看到治安军的短发形象后,也对其产生了兴趣,并逐渐接受了这种发型。

然而,与此同时,一个新的现象也应运而生——专门执行剃头剿杀令的赏金猎人出现了。这些赏金猎人以猎杀剃头扎小辫的异族人来赚取赏金。他们的目标不仅仅局限于草原上的贵族,还包括那些仍然保留着奇异头型、草原上到处流浪的武士等等。

这些赏金猎人在大草原上四处游荡,专门寻找着符合他们猎杀目标的异族人,而披头散发就是最显着的辨认目标。一旦发现目标,他们便会毫不留情地出手,将其猎杀、头颅割下去官府领赏换钱,这种行为引起了社会上广泛关注和争议,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残忍的滥杀无辜行为,而有人则认为这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必要手段。